--
铜梁:少云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
--
铜梁:少云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
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近年来,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正把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打造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实践。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新时代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乐章正在奏响。
稻虾共作 一田双收
“虽然起得早,但干得有劲!”4月14日,早上五点天还未明,少云村邱家沟的虾田里,村民黄淑芬和周琼两姐妹已经开始起网收虾。7点多分拣装车,8点一到,满载400余斤小龙虾的冷藏车出发,确保这口“新鲜”准时上市。
眼下正值小龙虾成熟期,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虾田边上演。少云村利用高标准农田推行“稻虾共作”模式,等这季小龙虾上市后,水田里将种植水稻,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前,全村持续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600亩,年产值约300万元。村民在获得土地入股分红的同时,还能就近务工。
“虾稻共作”模式充分挖掘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土地潜力,既保持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促进了粮食稳产和村民增收。少云村作为少云镇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未来还将围绕小龙虾种业研究、养殖加工以及农文旅发展,打造本区域的小龙虾品牌,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产值。
“点绿成金” 荒山变椒园
上午9点,少云村的另一边传来热闹的声音。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村民拿着铁锹、锄头、水桶,正在地里种花椒。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花椒地连着片足有300亩。
据了解,花椒栽种简单、盛产期长,是一项一年投资多年受益、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经济型产业项目。以前,少云村花椒种植零散,效益不高。2024年,村集体引入有10年种植经验的业主,开始集中发展花椒种植。
“我们主要栽种的‘九叶青’和藤椒,都是适宜重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花椒种植业主周兴介绍,花椒不愁销路,经济效益又高,当前种下的这一批苗将在2年后开始收获,预计可带来百万元以上的收成,届时村集体将按照入股比例分红。
因地制宜 集体产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推动下,少云村以产业振兴为重要抓手激活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让村民精神富足、腰包鼓足。
据少云村党支部书记邱德洪介绍,以少云故居核心区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全年可发电超过11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场、百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稻虾轮作的高标准农田、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场、240亩经果种植基地、年出栏1万羽的生态跑山鸡场……还有规划建设的农耕博物馆。可以说少云村的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灵活多元,2024年村集体产业经济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日子朴实又红火,村民们现在务工都要‘排班预约’了哟。”邱德洪站在坡顶热情洋溢地指着方位,介绍着一处接一处的集体产业,如数家珍。(陆雨秋)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