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柱:双馆同启汇聚精神力量 多维协作赋能乡村振兴
--









四月的武陵山区生机盎然,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柿子坝感恩广场上,“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与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于4月14日同步开馆。两大场馆以“科技报国”与“脱贫攻坚”为主线,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成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与此同时,石柱县与中核集团、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等单位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以“核”力帮扶激活产业、就业、医疗等发展新动能。
双馆共建:精神地标点亮山乡振兴之路
开馆仪式现场,“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以“戈壁惊雷”的主题雕塑映入眼帘,展馆总面积1472.8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通过模型场景、数字沉浸体验等现代展陈技术,全景呈现“两弹一星”元勋们隐姓埋名、艰苦创业的历程。一楼展厅划分为背景纪实、核心精神、成就体验三大区域,二楼设置文创区与研学教室,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开展沉浸式教学。“我们不仅要让‘两弹一星’精神扎根山区,更要通过研学旅游带动人气,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基地负责人介绍,该馆将与毗邻的“初心学院”形成联动,预计年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及游客超10万人次。
紧邻的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以“牢记嘱托战贫困 巴山渝水换新颜”为主题,通过7个单元展陈重庆8年精准扶贫历程,其中中益乡华溪村从深度贫困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蜕变故事尤为亮眼。馆内陈列的老物件、纪实影像与互动屏,生动再现了“上下同心、精准务实”的脱贫精神,成为“初心”思政研学金牌课程的重要实践课堂。
“核”力协作:产业赋能开启发展新篇
当日同步举行的帮扶协作对接会上,石柱县与中核集团、重庆市就业局、山东省协作组等签订6项合作协议,聚焦产业、能源、医疗、劳务四大领域。其中,“鲁渝核工”劳务品牌共建项目备受关注——中核集团将定向培养石柱籍技能人才,打通“大国工匠”培育通道,预计每年输送2000名技术工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医疗帮扶方面,总投资1.35亿元的“智慧核医学中心”项目落地,将填补渝东南地区核医学诊疗空白,建设PET-CT、放射治疗等先进科室,惠及周边300万群众。能源领域,中核集团还将推动风光电项目与乡村振兴融合,助力石柱构建“零碳”产业体系。
红色引领:从“精神高地”到“发展高地”
“两大场馆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奋进的号角。”石柱县委书记张华表示,近年来该县依托中核集团定点帮扶与东西部协作机制,累计引进帮扶资金超2亿元,培育中药材、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万元,较2019年增长45%。此次双馆开放与项目签约,标志着石柱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能级跃升,“我们将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动力,以‘核’作纽带,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民生改善上探索更多经验,打造东西部协作新典范。”
春日的中益乡,新修的研学步道串联起“初心小院”“连心大院”与两大展馆,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精神传承与山乡巨变。随着红色文旅与产业帮扶的深度融合,这座曾经的贫困山村正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邓俐 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