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

黔江:太极镇清廉村居赋能基层自治

--

日期:2025-05-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五月的春光明媚,李子村金鸡坝一路“繁花似锦”。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打造的金鸡书院文化阵地更是吸人眼球,成为寓教于乐的好去处,让周边众多市民专程前来观景“打卡”。

“我们经常带孩子到书院来遛弯,在廊桥上看看风景,教孩子读读文化标牌上的廉洁内容,真是不错!”近日,记者在太极镇李子村采访时,一位村民如是说。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李子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有力抓手,不断提升村庄治理水平,一个产业旺、生态美、文化兴、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积分超市兑出文明新气象

“用积分兑换日用品,换的是荣誉感!”日前,李子村1组村民陈桂兰拿着换的洗洁精和酱油,笑得合不拢嘴。早在2022年,李子村已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等行动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陈桂兰一家是村里“最美庭院”的常客。她每天清晨都会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帮助左邻右舍修剪花木。如今,像她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矛盾也少了。村支部书记汪文锐说:“积分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文明乡风越吹越有劲。”

“家和万事兴,贪念不能有。”吴清菊一家是2024年李子村“五好文明家庭”获得者。她独自照顾家里老人多年,还主动调解邻里纠纷,村里评选文明家庭时,她高票当选。

吴清菊的事迹感染了全村,村民争相参与“最美庭院”“助人为乐先进个人”评选,孙文礼、汪松林等家庭以孝老爱亲、诚信创业树立榜样。村民都说:“好家风带出好村风,村里打牌吵架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

用好家门口的文化微阵地

小板凳话家常,好故事怡胸膛。在李子村,金鸡书院是村民心中的文化圣地。2024年重修的金鸡书院,以“一院三馆四基地”方式,开展相应的文化、科普、研学等活动。

重修后的书院不仅是村民们读书看报的驿站,更是传播清廉文化、提升村民素质的重要阵地,为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孙林奎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他积极投身到村里的文化建设中来。他在书院主讲的《人人参与建家乡,众人划桨开大船》,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此外,孙林奎也常在书院举办书法班,教大家练习书法。他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练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金鸡书院通过定期举办家风讲座、廉政书画展和文化活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村民前来参加。黔江民族中学师生的67幅作品曾在书院展出,描绘乡村新风貌与清廉文化。村民孙建就常带孩子在书院看看,他说:“带孩子看画展、听故事,比说教管用。”

廉风常相伴,润物细无声。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中,李子村注重塑形的同时更注重塑魂。“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习俗,良好家风家教、文化浸润最为关键。”村支部书记汪文锐如是说。

议事会激活治理新动能

说到清廉,李子村确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干群基础。村干部执着干事、坦荡无私,宁可自己多吃亏,也不让群众戳脊梁骨。

2022年起,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高标准打造家门口的议事阵地:廊桥民生议事亭、村级民生议事堂等,将蚕桑产业收益、公路改造进度等关键事项“晒”在阳光下。

例如,李子村原有143亩土地被企业租赁用于种植皇竹草,因经营困难,导致土地撂荒。为盘活土地,村两委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共同商量出发展蚕桑产业。村民议事会上,汪松林提出:“改建桑园要优先流转困难户土地。”建议被采纳后,20余户困难家庭年均增收超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其中8万元用于村民分红。该村还获评了“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除此之外,李子村还建立起141基层自治平台“网格—村(社区)—镇”三级事件任务报送流程,确保第一时间处置邻里矛盾纠纷、各类突发情况等问题。目前,全村260件事件按期办理率达100%。

正因如此,李子村党务村务越来越透明,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乡亲们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李子村的清风故事,既有制度硬约束,也有文化软滋养。从积分制激活自治热情,到好家风润物无声,这些“小而美”的实践,正如当地村民所言:“村子干净了,人心敞亮了,日子才更有奔头。”(刘茂娇 费玉琼 重庆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