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巴南:人大代表助力解困 水产养殖不再“虾跑”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18
字体:

“李主任,你们放心,我们这里排洪正常,生产养殖都没有受到影响!”7月上旬,重庆迎来暴雨,巴南区二圣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接到了海浪农业科技现场负责人皮伟的电话。与以往不同,这次不是报忧,而是报喜。这通电话的背后,是当地政府与人大代表为水产企业排忧解难的不懈努力。

时间回到过去两年,海浪公司近百亩池塘因夏季暴雨天气屡遭损毁,每年近万斤南美白对虾和罗氏虾被洪水冲走,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这样的损失让企业备受困扰。

海浪水产良种场位于二圣镇巴山村冯家咀,2022年,重庆海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陆续投资500余万元,将国内先进水产养殖设施和技术引入二圣镇。该项目总占地161亩,由23个池塘和一个占地800平方米陆基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组成,是专注于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养殖的淡水虾特种养殖“现代化+技术型”新型渔业基地。

改变始于一场灾情。“骆书记,昨晚的暴雨,我们池塘塘坎塘壁多处垮塌,水漫堤坝,虾基本跑河里了。”巴山村党委书记骆开华接到消息后,立即到现场查看,并向镇政府报告了重庆海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受灾情况。

接到灾情报告后,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代表卢姝娜立即带队到现场指挥救灾止损,还就地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养殖场的防汛防灾工作,初步敲定“三步走”方案:一是立即启动水毁河岸修复工作;二是加速推进养殖基地改造;三是着力打造“渔光互补”立体经济带。

说干就干,卢书记主动对接区水利局,邀请专家到现场勘查受灾情况,成功争取到资金,用于修复二圣镇老龙池河水毁护岸150米及其支沟整治等附属设施,有效阻止了河水漫入养殖池塘。

与此同时,在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海浪公司实施“智慧渔业2.0”工程,利用财政补助与社会投资共106万元,增设11套高效智慧化设备,完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产车间的提档升级,完善养殖池、进排水系统、养殖水处理设备,对循环水池堤坝进行加固,还改造了一处防洪设施。这些举措不仅让年产量增加5万斤,产品溢价空间扩大50%,更极大提升了养殖场自身抵御洪灾的能力。

卢书记还指导海浪农业科技开发“云养鱼”数字认养模式,激活都市消费市场,预计今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30余家民宿、农家乐以及研学场所营收增长220%。

“感谢二圣镇党委、政府,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皮伟的话语充满感激。卢姝娜表示,不管是作为党的干部,还是作为人大代表,为辖区群众和企业纾难解困都是责任和使命。

如今,二圣镇的水产养殖在各方努力下,成功实现了从“虾跑”到稳定发展的转变,为当地农业产业的进步增添了动力。(李雪舟)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