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银膜覆“薯地”春耕绘新图
--
--
巫溪:银膜覆“薯地”春耕绘新图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好时节。连日来,在巫溪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里,农户们紧抓农时,有序进行旋耕土地、播种、覆膜等春耕工作,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2月6日,记者来到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马铃薯种植现场,只见到村民们分工明确,熟练地推动着覆膜机,再迅速用土块夯实地膜,确保严实牢固。无人机从空中俯瞰,田间起垄覆膜铺设得笔直,一道道沟垄十分亮丽,地膜如同银白的绸带平整地铺在土地上,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播画卷。
尖山镇大包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管理人员孟林介绍,这片马铃薯田地大约有500亩。在年前,播种工作已经完成。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膜覆盖,而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保温、保湿以及提高种植效益。据悉,今日的地膜覆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马铃薯作为巫溪县主要的农作物,也是当地老百姓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通过推广高产抗病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马铃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豆豆”。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蔡宇表示,通过与西南大学及重庆市农科院科企联合体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品种选育、良种技术攻关以及品种展示等。他们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涵盖了早、中、晚熟的不同类型,其中包括兴佳2号、费乌瑞它、青薯9号和米拉等。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脱毒种薯的推广,为薯农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尖山镇大包村的村民田明安拥有5亩马铃薯田,他采用了套种的方式种植。据他所述,一亩地大约能产出三千斤马铃薯。按照去年的价格来计算,一亩地的收入可达2400块钱。而如果采用间种的方式种植,收入则有望翻倍。
“巫溪洋芋”,是长江中上游最大脱毒马铃薯种源生产基地,并成功入选首批100个中欧互认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巫溪县马铃薯播种面积为35.4万亩,预计年产鲜薯50余万吨。另据了解,2025年第26届全国马铃薯大会将于5月份在巫溪县举办,马铃薯产业正逐步成为巫溪县农民致富产业。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