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

秀山:隘口镇“竹笋加工”辟新径,“强村富民”绘新景

--

日期:2025-04-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4月3日,随着第一批鲜笋的到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强村公司的竹笋加工厂正式启动。这座渝东南小镇正以一根“小竹笋”为支点,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要让资源活起来、百姓富起来。”隘口镇党委书记周世前站在加工厂门口,看着往来运输的车辆感慨。去年,镇里联合11个村社成立“强村富民公司”,盘活3处闲置厂房,引进湖南企业合作建起竹笋加工厂。强村公司负责硬件投入,合作方包揽技术和销售,原本“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竹笋,如今变身“玉兰片”“楼梯笋”等畅销产品。厂房机器四季不停,春季加工竹笋,其他季节加工黄精、山银花,百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鲜笋收购价随行就市,最近日均收笋4万斤,乡亲们干劲足!”强村公司总经理宗兵一边为村民王宗诚称笋一边介绍,“以前挖笋自家吃,现在送到加工厂,一天能赚200多元!”更让村民欣喜的是,1.2万亩镇域竹林和周边10万亩资源被彻底唤醒,昔日的“山疙瘩”成了“金疙瘩”。

暮色渐沉,加工厂的烘干机仍在运转。镇长龙军算了一笔账:今年预计收购鲜笋300万斤,产出笋干20万斤,年产值预计突破600万元,11个村集体增收4万元,生态红利真正变成了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隘口镇的振兴故事,正如春笋,拔节生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