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

石柱:“三色”产业爆品亮相 山乡土特产变身“国际牌”

--

日期:2025-04-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黄连的“黄”、辣椒的“红”、莼菜的“绿”,在武陵山区勾勒出一幅产业兴、山乡美的生动画卷。4月14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源味石柱——‘三色’产业爆品发布会”在中益乡柿子坝感恩广场举行,洪崖洞火锅底料、即食莼菜“莼小丝”、中益黄精面等10余款特色产品集中发布,标志着石柱以“三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农业正从田间地头迈向全国市场、国际舞台。

黄色黄连:从“苦药材”到“甜产业”的全链升级

发布会上,重庆硒旺华宝公司推出的天麻浓缩液、福林堂“中益黄精舒甘水”等产品备受关注,以黄连为核心原料的系列产品尤为亮眼:黄连切片、黄连花茶、黄连日化品等整齐陈列,展现着“中药材黄金”的多元可能。

作为全国最大的黄连产区,石柱黄连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占全国60%,唐代即成为朝廷贡品。近年来,当地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建成全国唯一黄连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占全国九成,并引入国药太极、九州通等龙头企业,开发黄连口服液、黄连牙膏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2024年,黄连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曾经“苦不堪言”的中药材,如今成为带动3.2万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的“甜蜜产业”。“我们还在研发黄连系列护肤品,让‘土药材’走进高端日化市场。”石柱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

红色辣椒:“石辣”风潮席卷全国餐桌

当小天鹅公司的洪崖洞火锅底料揭开面纱,现场弥漫的浓郁辣香,正是石柱“红色辣椒”产业的缩影。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辣椒加工集散地,石柱辣椒种植基地稳定在10万亩,自主培育的“石辣7号”因色泽红艳、辣香醇厚,被业内称为加工辣椒中的“爱马仕”。

从田间到舌尖,石柱构建起“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成4个千亩级标准化示范基地,良种自繁率达95%以上;集聚小天鹅、德庄等30余家加工企业,开发火锅底料、油辣子、辣椒面等200余个产品,年加工辣椒8万吨。2024年,辣椒综合产值突破7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火锅连锁企业,更通过跨境电商远销东南亚、欧美,让“石柱辣味”香飘四海。

绿色莼菜:“水中人参”游向国际市场

清澈山泉水孕育的石柱莼菜,因富含胶质和氨基酸,被誉为“水中人参”。发布会上,重庆水火土公司的“莼小丝”即食系列产品首次亮相,开袋即食的便捷性与独特口感,让这一传统出口农产品焕发出新活力。

依托1.4万亩莼菜种植基地,石柱不仅巩固了全国最大莼菜产区地位,更在产业链延伸上实现突破:与日本株式会社AS签订1亿美元出口订单,开发莼菜饮料、面膜、保健品等35个深加工产品,实现从“原材料出口”到“加工品自营出口”的“双跨越”。2024年,莼菜综合产值达3.5亿元,带动1.2万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我们的莼菜面膜已进入日韩高端美妆市场,未来还将开发功能性食品,让‘绿色生态’创造更大价值。”企业代表表示。

三色赋能:山乡产业绘就振兴图景

如今,“三色”产业在石柱累计发展75万亩,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6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5元,增速居重庆市第三位。石柱县副县长王淑蓉在发布会上表示,该县正着力推进“三色”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计划3年内培育1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品牌,实现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从‘土特产’到‘国际牌’,我们要让每一份‘源味石柱’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发布会现场,黄连切片在展柜中晶莹剔透,辣椒制品包装时尚亮眼,莼菜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山乡物产,正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三色”产业的热潮在武陵山间涌动,一幅“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邓俐   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