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的群山下,一条蜿蜒的公路串起两旁白墙黛瓦,一路溪水潺潺、古树婆娑。炎炎夏日里的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散发着勃勃生机。但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当地出了名的“后进村”,鸡鸭乱飞、粪污遍地、污水横流……
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兰通过抓好建强党支部、培育文明乡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三件大事,让金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生态宜居村庄、全国最美休闲村庄、重庆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称号。罗春兰个人也先后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川区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
立下人居环境整治“军令状”
“大院入口处随意堆放着垃圾,村里没有垃圾清理工,时间一久垃圾腐烂,散发恶臭。”
“最恼火的还是村里散养的鸡、鸭、鹅。一到夏季,畜禽粪便到处都是,苍蝇蚊虫满天飞。”
“还有村里污水横流,遇上下雨天,出门都困难。”
……
说起金龙村以往的村容村貌,村民们连连摇头。刚上任时,罗春兰也为此头痛不已。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川大观人,2016年9月罗春兰当选为金龙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金龙村是出了名的“后进村”,邻里关系不和睦,产业也搞不起来,急得罗春兰整夜整夜失眠,不知道怎么破局。
2017年,南川区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启动,罗春兰认为这是改变金龙村的好机会。
“当时全市的试点工作只覆盖6个区县10个点,南川区是其中之一,并在一开始就把试点定在大观片区。”罗春兰说,得知此事后,她立马去镇上申请试点名额,但很快就被拒绝了。
罗春兰并没灰心,第二天又踏进领导办公室,并交给对方一份连夜写下的“军令状”,当场表态:“如果我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你就撤我的职!”
估计是被罗春兰的执着打动,最后她成功为村里争取到了这一试点项目。村里开会、商讨后,决定从卫生问题“老大难”的朱家院子开始推进。
干部带头,完成人居环境整治
当年3月1日,大观镇政府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动员会,罗春兰回村后就动员村民:老百姓只需要投工就可以改善院子环境,政府还要给大家安装院坝灯,改厕所、修路,还告诉村民要清理杂物,施工队即将进场。
“当时我们讲得慷慨激昂,但老百姓眼里满是怀疑。”罗春兰说,动员会开完,村民无人响应,“感觉一点效果都没体现出来”。
坐不住的罗春兰试图挨个上门动员,但有村民看到是她就马上关门,“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就投个工,还要给我们修这样、修那样。”
“不等了,我们自己干。”罗春兰带着村干部开始自己动手,帮老百姓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原本村民还在观望,但见到干部们都行动起来了,态度开始松动。
终于,在动员会后的第5天,罗春兰一跨入朱家院子就发现局面发生了变化,老百姓全体动员,不仅清理自己家里面的杂物,也要帮助邻居家里清理。第7天,施工队如期进场。
罗春兰说,这个项目本来原计划是60天完成,结果提前7天完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从那件事以后,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我们党群的关系融洽了,干群的距离拉近了。”罗春兰说,2017年以来,金龙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十大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绿色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五小”微治理聚人心
人居环境改善了,罗春兰又把重心放在了乡村治理上,并推出“五小”微治理工程。
党员干部形象差,怎么办——开展“小评比”,搭建乡村治理“大舞台”。村干部要比作风、比落实、比作为,党员要比奉献、比服务;变单向评比为双向评比,党员主动性大幅提升。
党员服务群众时间少、和乡亲距离远,怎么办——点亮“小红星”,积攒乡村治理“大能量”。以村党支部为龙头,组建政策宣传、义务监督、清扫保洁、安全巡逻、抢险救灾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星级”服务。
村民卫生习惯差、文明意识弱,怎么办——吹响“小喇叭”,谱出乡村治理“大乐章”。乡村小喇叭里设置红黑榜曝光台,身边人播报身边事,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中调侃不文明行为;“新乡贤”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引导村民立家训家规,贴到每家每户墙上。
鸡毛蒜皮酿大祸、咫尺乡邻难和睦,怎么办——办好“小诊所”,共享乡村治理“大和谐”。村里的“法律小诊所”将“望闻问切”演化成接诊、出诊、会诊、辅诊、义诊的“五诊”服务,成为群众了解政策法律的“信息库”和化解矛盾的“疏导站”;专门聘请法律顾问,培养了10名法律明白人。
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平安让人犯愁,怎么办——编织“小网格”,构建乡村治理“大平安”。与通信网络公司合作,实现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20名党员轮流夜间巡逻,增强群众安全感。
“五小”工程的实施,让金龙村民获得感更强了,村民们广场舞跳起来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开办农家乐了,种养能人也被吸引而来,一大批产业发展、兴旺起来。
近年来,金龙村先后建成1000亩有机香米、1000亩蓝莓、1000亩蔬菜、1000亩花木4个种植基地;改造高标准农田3000亩,建成两万平方米的农业体验采摘园;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招商落地企业13家,特色民宿1家,其中有5家龙头企业。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