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

青春在耕耘沃土中绽放——我是怎样填写驻村第一书记答卷的

--

日期:2025-02-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我叫李茂奇,在重庆三峡银行万州分行工作。根据组织安排,自2021年5月9日至2024年6月13日,我在恒合乡国兴村担任第一书记。回首寒来暑往的三个春秋,在总行、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兴村村支“两委”的通力协作下,我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望者”,在希望的晨曦中扬起事业的风帆,在广阔的沃土里辛勤耕耘,我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使真劲、下真功,认真履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用饱蘸心血和汗水的笔墨,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赢得组织上的认可和百姓的口碑。2021年与2023年,我先后两次被万州区委组织部驻村考核为优秀;202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个人”。

用真心换取信任,在忠诚勤勉里呈上“初心答卷”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喜欢和他们打交道。自幼父母就教导我,要真心待人,用心干事。受此影响,长大后,我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读书时如此,参加工作了依然如此。三年前,当分行宋书记问我是否愿意到恒合乡驻村时,我毫不犹豫,欣然同意。到村后,我迅速走访村民,熟悉村情民意。在走访过程中,我得知村民安装路灯的意愿强烈,于是向分行领导请示,拟订方案,比对价格,只用时半个月便将路灯安装成功,赶在建党100周年华诞前亮起了路灯,成为国兴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一次,在下组入户时,一个村民向我反映,他们居住的楼道电线七零八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我和村民一起前去查看。到了现场,情形比我想象的要严重,整个七层楼的建筑,电表集中在二楼过道处,电表接线走向各异,而且线路凌乱不堪,有的线路掉落下来甚至幼童就能碰到。第二天,我找到村支书商讨解决方案,最后请本地电管员进行了规范,排除了安全隐患。为此该村民还给我们驻村工作队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就这样,我用心记载村民的合理诉求,然后尽力去完成,久而久之,便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赖。

动真情赢得民心,在敢于“亮剑”里呈上“攻坚答卷”

小时候,我家里条件不太好,吃过一些苦,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工作后特别同情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每当遇到这样的人,我就忍不住想去帮帮他们。2022年8月,恒合乡遭遇60年难遇的持续高温和干旱,人畜饮水面临极大困难。居住在场镇上的人可以由当地政府安排消防车定时送水,饮水不存在问题,但是消防车太大,有些路窄、弯急、坡陡的地方去不了,居住在那些地方的人特别是留守老人、残疾人的饮水得不到保障。于是,我便和工作队的同事商量此事,之后买了6个大水桶,装满水,给他们送去。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听到连连的道谢声,我们身上的疲倦瞬间就消失了。2023年,村里2组一位监测户,户主脑溢血复发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一个年迈的父亲和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女儿,家中拮据无法为去世的人安葬。村里2组组长跑来问村支书怎么办?村支书说村里办公经费紧张,拿不出钱来,再问乡政府,却说没有相关的资助政策,要等以后有机会了再给予倾斜。我听说后,迅速和工作队的同事商量。于是,我们开始捐款。村委的人见状也一起凑了些,最后当大家把钱交给死者父亲时,老人泪湿双眼,哽咽着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其实,这只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缩影,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我们还帮助脑瘫儿家庭脱粒过玉米,帮助残疾户抢收过水稻,经常看望慰问监测户等等,通过这些真情帮扶,渐渐地他们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说我们不欺穷,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出真招提升能力,在创新开拓中呈上“文明答卷”

村干部虽然年轻,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受学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为此,我们工作队就用我们所学、所用,给他们支招。在村务管理方面,国兴村班子成员分工不明确,经常推诿扯皮,工作无预先计划安排,工作任务一来,“临时抱佛脚,满堂蛤蟆叫”。我们就强烈建议村支书明确班子分工,做好事前规划,提高办事效率。国兴村存在厚葬薄养陋习,邻里间矛盾较多,我们便给村里建议,设立村规民约,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文明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文明乡风。通过这些举措,村支“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平心而论,在这条帮扶路上,我们守望相助,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让软弱者挺起胸膛,让畏葸者不再彷徨,帮失意者重拾信心,向溺水者伸手施援,给悲恸者抚慰拥抱,令疲惫者沉入酣眠。落子无悔,这是我们共同的抉择。

使真劲消除风险,在无私奉献中呈上“民生答卷”

2023年6月12日,国兴村突下大暴雨,旁边的苏马河暴发山洪,波涛汹涌的洪水将乱石撞得砰砰直响,犹如放炮一般。由于上游工程施工,山洪混着钢筋、树枝、竹篱笆还有破布棉絮奔流而下,将村委旁的人行天桥堵得严严实实,要不是桥上有根电线杆压住,可能桥早已经被冲垮。第二天,天放晴,洪水退去,整个人行天桥下塞满了异物,如果不及时疏通,再下暴雨,无法泄洪,将殃及桥两侧的房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们工作队和村委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带上电锯、镰刀、铁锹等走了下去,开始清理,砍的砍树枝,陶的陶钢筋,扯的扯棉絮,忙得不亦乐乎。中午,大家只是简单吃了点方便面就接着干,直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才把人行桥墩清理干净。我看大家忙碌了一天,也累了一天,就邀请坚持到最后的几个一起去乡场上喝酒,解解乏。在酒桌上,一位长者端起酒杯走到我面前,对我说:“看不出来,你这人看起文质彬彬,干起活来还真不赖!”我会心一笑,虽然表情轻松,其实早已浑身酸痛。我想,勇气从不专属于大人物、大时刻与大叙事。那些平凡之勇、身边之勇,每个个体微末的努力叠加起来,方可汇聚向上攀登的力量。

下真功促进发展,在殚精竭虑里呈上“赶考答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偏偏国兴村的产业是一个短板和弱项,全村缺乏一个真正起带动作用的产业。为促进国兴村产业发展,我和村支部书记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多次到云阳县和万州其他乡镇考察白芨、玄生、菊花、脆冠梨等产业;另一方面把老板“请进来”,先后邀请烟叶、蔬菜、芦花鸡老板到村里考察。之前,村里虽引进了两个老板,一个种植烟叶,一个种植西瓜,但规模都小,难以带动整村发展。为此,工作队决定试种红薯。2022年,我们花费5600元购买了7万株西南大学培育的高淀粉红薯苗,但那年干旱试种未成功。第二年,西南大学傅教授可能被我们发展产业的精神所感动,免费给我们提供种薯和育苗技术,让我们继续试种。同时,为了拓宽品种,我们又在网上购买了“烟薯25”烤红薯进行育苗。其中,烤红薯从育苗,栽苗,锄草,挖红薯到销售,我都和村民一起,全程参与。大家头顶烈日,卷起裤腿,一起劳动,一起说笑,其乐融融。最后通过决算赚了一点钱,我们又用这些钱购买了一些小礼品送给村里的困难户,让他们也分享一下我们的劳动果实,把他们乐得笑开了花。

驻村三年来,我和村委一班人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都为了“把村上工作搞好”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与村民之间,情同手足,与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力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难题。我们一起苦过,一起笑过,一起累过,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开时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告别,但当看到有的乡亲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身患重病还前来送行,他们一个个红着眼和我道别时,我还是破防了,没忍住,哭得个稀里哗啦!我觉得驻村这三年,值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我将满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与豪情,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热情,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严谨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金融工作中,在另外“一条跑道”上,继续与国兴村的父老乡亲一起“赛跑”——“赛”出富裕,“赛”出幸福,“赛”出安康。祈愿在新的岁月,让我们的脚下沾满泥土、眼里充满希望,行囊装满理想、手中握紧力量,奋斗掷地有声、梦想花开璀璨。

本文作者系重庆三峡银行万州双河口支行行长 李茂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