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

“借水”记——垫江两位村支书“讨水”抗旱,百亩晚稻这样“起死回生”

--

日期:2025-08-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哗哗哗!”8月3日下午2点过,随着果农郑广繁扳开垫江县龙安村提灌站的电闸,一股水流沿着山间盘桓的水管,经过几公里的长途运输注入到龙安村与龙田村交界的水沟,再流入连片高标准农田的沟渠,最终流向龙田村水稻种植户叶芸谷家的稻田。见病殃殃的水稻得到滋润,叶芸谷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眼下,我市浅丘地区的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通常已无需灌溉,为啥同为浅丘地区的叶芸谷家的水稻却还在“喊渴”?

35岁的叶芸谷是垫江县龙田村人,早年间当了6年的水稻机手。见老家大片土地闲置,2023年底,他回到龙田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水稻。为了多种一季粮食,今年叶芸谷选择了“稻油轮作”模式:5月收获油菜后,立即抢种一季晚稻。

“这种模式能增加土地复种指数,但就怕遇上高温干旱天气。”叶芸谷说,过去水稻一般在3月10日左右栽秧,8月初成熟收获。采用轮作模式后,8月初恰是晚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需大量补水。然而,当地已连续半个多月没下雨,没有水源的龙田村,沟渠已出现干涸,稻田也开始裂口。“若不能及时灌溉,错过这个关键期,水稻可能绝收。”

眼看天气预报说接下来几天还将持续40℃的高温,叶芸谷急得团团转,几天前便开始四处找水。

他首先想到向邻村龙安村的柑橘种植大户郑广繁“借水”,不料郑广繁婉拒了他的请求。

郑广繁来自广西,2021年在侄儿的介绍下,到龙安村流转了500多亩地种植沃柑,并在龙安村与龙田村交界处流转了几十亩地种植荔枝。

长龙镇镇长黄义伦介绍,长龙河从龙安村穿村而过。经历2022年的大旱后,2023年底龙安村集体投入19万余元在长龙河不远处修建了一座提灌站,保障当地柑橘、蔬菜等千余亩经作产业的灌溉用水。

“当时因资金不足,镇上出资修建的主管网未能覆盖到两村交界的水沟。”黄义伦说,为确保自家荔枝园的灌溉,去年郑广繁自掏腰包2万元,接通了这段“最后一公里”管道,并花费1000多元维修了提灌站。

被拒绝的叶芸谷只好向龙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庆求救。得知情况后,8月2日一早,杨明庆便给龙安村党支部书记余怀勇打去电话,看能否把水“借”给叶芸谷救个急。

当天下午,余怀勇、杨明庆、叶芸谷一起找到郑广繁,继续商量“借水”的事。

“老郑,提灌站维护你出了钱,同时自掏腰包连通了最后一截断头路,我们心里都清楚,但大家都是‘邻居’,你今天帮了他,回头你要是遇到了困难,村上、叶芸谷也都会帮你的。”经过大家的劝说,郑广繁答应“借水”。

但余怀勇深知提灌站属于村集体资产,必须征得村民同意。次日一早,他便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此事。出乎意料,代表们一致同意“借水”给叶芸谷,同时也提出一个合理要求:希望每度电适当提高1-2角钱,作为提灌站日常维护基金。

在余怀勇、杨明庆的出面协调下,龙安村集体制定了一套用水方案:早上6点至10点,郑广繁先用水灌溉果树,剩余时间,叶芸谷可用来灌溉稻田。同时明确若在叶芸谷用水期间,提灌站出现问题,他需要自行承担维修费用。

方案达成一致后,8月3日下午2点多,汩汩清流终于奔向了叶芸谷干渴的稻田。

如今,看到重获生机的水稻,叶芸谷难掩激动,“至少挽回了80%的损失!”说完,他随即挨个拨通了余怀勇、杨明庆、郑广繁的电话,动情地说,“你们的这份恩情,我铭记在心!”(新重庆-重庆日报 原创记者 赵伟平 张春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