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奉节县红土乡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之路,为11个村(社区)集体配备无人机,组建一支“低空护卫队”,通过“科技赋能+人力协同”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将无人机技术深度融入森林防火、水域监测、场镇治理等核心场景,化作“低空天眼”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慧动力,推动从“传统人力”向“智能精准”转型进阶。
地处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的红土乡,绿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84%。每年的7、8、9月份都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以前,在这期间,机关干部、村社干部、网格员都需要每天早上上山徒步巡逻一圈,晚上开车巡逻一圈,时效长、人力消耗大,但仍存在着监测死角。同时在出现火情时,因无法观看地形地貌,不能精准判断火情位置,也无法精准找到水源地,对灭火救援带来了一定困难。
如今,在森林防火特殊时期,红土乡制定刚性无人机巡查机制,在清晨7-9点露水渐干、傍晚16-17点风力加大的高发时间里,11架无人机冉冉升起。这些“空中哨兵”搭载着高清摄像头,能快速覆盖广域林区,360度无死角地实时回传航拍画面,精准捕捉地面火点、烟雾等异常情况。
“白鹤村暂未发现烟雾,一切正常”“大垭村一切正常”……一声声巡逻反馈的声音正实时回传到指挥室。
9月25日傍晚,太阳村网格员唐蛟正在进行常规性无人机巡护,突然,无人机显示出预警标识,镜头对准大片浓烟,放大了画面发现是一位农户正在焚烧秸秆,烟雾浓密,且傍晚风力很大又临近森林,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他立即将画面回传到指挥室,精准上报火源发生位置,同步联动负责该点位的护林员、网格员赶赴现场,并用无人机实时监控火势变化情况,5分钟内护林员赶赴现场对农户进行劝导,直至秸秆完全熄灭才撤回,成功阻止了一场潜在火灾。
“以前徒步巡查要走半天,如今无人机几分钟就能覆盖全村林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心里更踏实了。”唐蛟说。如今,红土乡已形成“天上无人机巡、地上网格员查、网上远程监控”的立体防护监测体系,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在河流保护与场镇治理中,无人机同样发挥着“轻骑兵”作用。10月10日,该乡“志愿巡河护绿”活动中,9架无人机分梯队对辖区河段进行水质采样、水位监测,将传统巡河时间缩短60%;场镇赶集日,无人机低空巡航可快速捕捉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等问题,配合地面执法人员疏导,让场镇秩序更井然。
“无人机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赋能’人力。要加强科技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我们才能更精准地发现问题、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让生态保护更有保障。”红土乡党委书记袁义说道。(人民网 文章、周浩民)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