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小院’,真的好巴适!”10月14日清晨,家住巴南区鱼洞街道新民街社区新民小院的李婆婆拉着老邻居去参观城市更新改造后的“新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巴南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路径,打造“巴适小院”后出现的温情一幕。
新理念:“巴适小院”开辟治理新篇
据介绍,新民街社区的这六栋单体老旧居民楼建于上世纪,常住居民102户,由于长期缺乏物业管理,环境杂乱、设施老旧,公共事务“无人牵头、难以推进”等问题困扰着居民。
如何破解难题?巴南区决定在老旧小区城市更新改造中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路径,借鉴其2023年以来在乡村治理中成功创建488个“巴适小院”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由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委、鱼洞街道按照“环境舒适、治理舒畅、文化舒心”的标准共同打造城市版的“巴适小院”。
2024年9月,新民小院更新改造完成后,巴南区创新提出“党建引领+四方联管”治理机制,社区党委依照“三新愿景”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居民自治多方力量,实现四方联治新理念,打造美丽庭院新场景,让居民收获幸福生活的新感受。模拟乡村治理中的“熟人议事”规则,破解城市“陌生人社会”治理难题,让地处城区的单体楼栋也能与乡村巴适小院一样,同频着“以人为本、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内核。
新场景:“四方联动”赋能小院焕新
新民街老旧楼栋城市更新改造后,曾经杂乱的空地,经过党建引领,四方联管,如今蝶变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商谈议事的公共客厅。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一套如有机体般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在持续运转。
“‘巴适小院’不只是物理空间的简单围合,更是治理资源的系统整合。”据新民街社区党委书记徐燕介绍,政府力量既为小院发展明确方向、争取改造资金,也为文化氛围营造、小院自治规则办法制订出谋划策。目前,小院已完成地面硬化美化约3000平方米,新增绿化30多平方米、栏杆护栏100余米,新建了“鱼摆摆”议事亭,添置了公共桌椅、乒乓台等公用设施。
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城市大管家”与物业公司则提供专业的清扫保洁、智能门禁等服务,为小院的良好运转提供着坚实的支撑。社区联动民营经济协会、书画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整个小院的氛围活络起来。
在“鱼摆摆”议事亭,大家热切地讨论楼栋事务。邻里和事佬、“老小帮帮团”自发互助已成风气,真正做到“小事不出院、响应在身边”。
新感受:邻里相依共筑幸福家园
“无事拉家常,有事大家好商量!”新民小院党支部书记陈茂说,“鱼摆摆”议事亭不但调解邻里矛盾纠纷,而且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商议解决了好多小院大事和难事。
据介绍,小院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由社区党委牵头召集,政府部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研究解决小院居民普遍关心的小院建设和其他突出问题,按照“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办结反馈、跟踪回访”的步骤,助力小院治理,确保群众反映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体贴百姓温心袄,秀丽小苑好管家。”在小院居住的老教师范率仲用诗句赞叹。他说,每月开展的议事活动、志愿服务和“院坝电影”等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更拉近了距离。
据巴南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周斌介绍,现在,城市版的“巴适小院”正在新民街社区开展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融合探索。今年年底前,巴南将实施完成21个老旧小区,共计69万平方米的楼本体改造,同时强化配套设施改造和环境品质提升,促进老旧小区加速“蝶变”,美好生活焕发“新机”。(人民网 朱科锦)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