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巴南:盘活闲置农房 唤醒乡村活力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11-13
字体:

“老李,明天有两桌客人,吃中餐,准备好哟。”日前清晨,暖阳透过香樟树,洒进巴南丰盛镇油房村“彩林丰·林语野趣”小院,院落主人李燕林一边招呼游客,一边接听订单,忙得不亦乐乎。

这座位于彩色森林景区旁的小院,由昔日散落山间的石头房改造而成,如今拥有4间客房与帐篷住宿区,配套自助烤肉、石斛鸡套餐等餐饮服务,还为住客开辟了菜地经营、鱼塘垂钓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野生活的魅力。

“院子修好了,不仅住着舒心,还能接待游客挣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李燕林乐呵呵地说,自今年“五一”上线以来,小院客房营业额突破1万元,餐饮收入近3万元。

在丰盛镇,像这样旧貌换新颜的农房并非个例。位于彩色森林景区入口处的“彩林丰·学森洋林”小院,通过参与“巴实绿居·我在巴南乡村有间房”项目实现蜕变,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打开了增收新路。

村民刘学洋原本远在甘肃打工,今年4月回村探亲时,得知镇里正在推进“农房变客房”工作,便报名参加了闲置农房改造。在乡村设计师的指导下,他将自家老屋打造成集垂钓休闲和团体订餐服务于一体的特色小院。如今小院生意红火,成了他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李燕林与刘学洋的小院,正是丰盛镇盘活闲置农房、推动“农房变客房”工作的生动缩影。今年,依托巴南区开展闲置农房盘活试点工作的契机,丰盛镇先行先试,充分结合古镇与彩色森林等旅游资源,按照“农户投资一批、社会资本投资一批、村集体投资一批”的原则,全面摸排并筛选出34栋可利用农房。

在推进过程中,该镇创新工作方法,为每栋农房建立“身份档案”、统一制作招商推介材料、召开专场推介会,并积极引进巴洲产发、新隆合等企业参与合作。同时,镇政府聘请乡村设计师,对农户自投和村集体投资的农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既突出丰盛特色,又保持整体风格协调,赢得了游客的普遍好评。

目前,丰盛镇已有8栋闲置农房成功上线运营,其中村集体投资运营1栋,农户自行投资运营7栋。这些焕然一新的小院沿丰羊路、丰黄路分布,环绕古镇与彩色森林景区,形成特色小院组团,并通过“巴实游”“耘农我有+”等线上平台接受预订。配套推出的优惠套餐,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让更多闲置农房焕发新生。

“农房变客房”,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让村民尝到了“资源变资产”的甜头。通过房屋出租、参与经营、销售特产等多种途径,当地农户实现多元增收,预计改造后的农房户均年增收可达3万元以上。与此同时,民宿产业还带动了周边餐饮、农耕体验等配套业态发展,逐步形成“住农家院、品农家菜、享农家趣”的乡村旅游闭环,真正实现了乡村宜居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巴南日报记者  袁启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