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

19家种企渝州“淘宝” 一批“渝种”签约转化

--

日期:2025-08-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8月5日,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试验田里热浪滚滚,40℃⁺的高温挡不住考察的脚步。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敦煌种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9家种业企业负责人顶着烈日,在水稻田、玉米地、辣椒垄间仔细察看——当天,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25年度院企种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这里举行,98个精选的“渝”字号良种集中亮相,现场完成4项合作签约,更多合作意向进入推进阶段。

田间地头看“新种”: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零距离”

“这‘渝香优8133’米粒透亮,煮出来的饭冷了都不硬!”成都大美种业董事长敬树忠在水稻田边,抓起一把刚收割的稻穗搓了搓,籽粒饱满,垩白度几乎看不见。作为首届中国—东盟优质籼稻食味金奖品种,它已成为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抢手货”。

不远处的玉米地,甘肃敦煌种业的吕祥正打量着“渝单803”的株高:“223厘米,穗位不高,抗倒伏肯定强。重庆高温多雨,育出的品种耐受力就是不一样。”这款2024年刚审定的玉米,区试亩产比对照增产13.8%,14个试点全增产,让吕祥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合作培育适宜中低海拔种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品种,用我们公司在繁种、推广方面的优势,合力打造出西南片区的玉米大单品。”

辣椒田里更热闹。“艳椒485”鲜红的果实挂满枝头,采收机驶过,破损率仅3%。“以前人工摘一亩要两天,现在机器一天收5亩!”重庆科光种苗董事长郝风算起账,这个2025年国家主导品种,单株挂果142个,亩产超2100公斤,已让企业决定扩大合作。

从含油量52.37%的“庆油11”,到火锅底料专用“艳椒485”,再到列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推广案例的赏食两用“豆美1号”蚕豆,以及甜脆不辛辣的水果萝卜“甜梨”,98个品种覆盖水稻、玉米、油菜、杂粮、蔬菜五大产业,全按企业需求“点菜上桌”。

科企握手签“订单”:从“成果单”到“产业链”的跨越

“我们今天签约了15个品种,包括‘渝香糯1号’‘渝优红9#’‘渝粉叶1号’等特种水稻,都是宝啊!”成都大美种业与重庆农科院水稻所签约后,敬树忠难掩兴奋。他看中的,正是重庆种业在耐高温、功能化育种上的突破——像稳糖稻HRS3,抗性淀粉是普通米的10倍,已被药企盯上。

重庆中一种业与油料所的签约,则瞄准了“庆油”系列。“‘庆油11’含油量创纪录,加工成菜籽油,每百斤能多榨出5斤油!”企业负责人说,从“庆油3号”到“庆油11”,他们已与农科院合作推广2500万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元。

现场,重庆科光种苗、重庆市益农农业也分别与玉米所、蔬菜所签约,涉及“渝青385”青贮玉米、“渝荣一号”甘蓝等品种。重庆市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皮竟介绍,前期已征集24项合作意向,当天签约的4项18个品种只是序章,“企业积极性远超预期,原定10家参会,最终来了19家。”

创新机制破“梗阻”:让良种更快“长”进田间

“企业要圆粒米粉稻,我们就把它变成研发课题。”重庆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文明维在座谈时,记下了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的需求。他介绍,农科院正推行“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阅卷”模式,每年从企业清单遴选重大课题,组建专班攻关。

为让成果“活”起来,重庆还拿出实招:拟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品种权作价入股+收益分成”的“合伙人”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环节。“‘渝单8号’连续17年当区试对照品种,就是科企协同的成果。”玉米所副所长柯剑鸿说。

“农业农村部门会全链条支持。”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海表态,从资源鉴定到市场监管,将为院企合作铺路,共同打造西南种业创新高地。

夕阳西下,“一对一”洽谈区交流仍在热烈进行。水稻所的姚雄正给陕西客商画“镉低吸附水稻试种图”,油料所的李萍在讲“庆油11”的品种特性……这场高温下的“种业之约”,让更多“渝”字号良种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书写着重庆种业振兴的新篇。(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