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吨假冒伪劣农资,销毁!
--









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3月14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大足区集中销毁了30余吨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工作人员正在搬运假劣农资产品。记者 赵伟平 摄 图3 销毁现场。记者 赵伟平 摄
▲销毁现场。记者 赵伟平 摄
此次销毁的农资产品包括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5个大类,它们均属于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投入品种类。
近年来,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紧盯非法添加、含量超标、侵权假冒等突出问题,利用春耕、秋种重要农时节点,抓住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
仅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2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13600余家次,抽检农资产品3100批次,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开展培训106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立案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违法行为509件。
“通过持续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全市农资合格率提升到90%以上,全市农资产品质量、包装也有了统一的规范。但农资产品销售中仍不时出现虚假宣传,误导农民的情况。”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市农业执法队员、乡镇基层干部、农技人员等上千人次,来到生产企业、农资门店或走进农家院坝,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宣讲鉴别真假农资的知识,确保春耕生产安全有序。同时,为对违法分子形成震慑作用,我市特举行了假冒伪劣农资集中销毁活动。
“为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专程选择了一家拥有资质的企业负责集中销毁。”上述负责人说,这些假劣农资产品经过混合装箱后,将被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高温焚烧。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仔畜禽等重点农资,紧盯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种畜禽养殖场(户)等重点区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侵犯品种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此外,他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选购农资时,务必要到正规门店购买,查看产品标签、生产日期及经营资质,索取发票或购物凭证。同时,切勿轻信流动摊贩或“专家推销”,若发现假劣农资,请及时向当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举报,共同维护农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