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助力农户增产又增收

--

日期: 2025-03-2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这段时间,我市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走进万州区龙沙镇,1200亩油菜花宛如金黄地毯,铺展在广阔田野间。通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万州已建成优质油菜产业带近13万亩。其中,稻油轮作示范片面积达到了1万亩。

万州区龙沙镇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地埔介绍,油菜采收后,他们就及时抓紧种植水稻,订单农业生产,“一田双收”的亩产值达到2000多元。

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副主任贺成龙告诉记者,通过大户示范带动提升单产,预计水稻单产在600公斤以上,油菜单产在150公斤以上。

气温回升,正是投放蟹苗的时节。在武隆区火炉镇木水村养殖基地,大闸蟹苗正分批“入住”350亩生态水域,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当地大力发展仿生态、低密度水产养殖,同时通过基地务工、集体分红、带动养殖等方式,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武隆区火炉镇木水村党支部书记罗小洪说:“今年下的(蟹)苗有20多万只,来自江苏阳澄湖的蟹苗种,预计在中秋前后上市。”

在忠县,晚熟柑橘大量成熟上市,位于果梁社区的加工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柑橘经过流水线清洗、烘干、分拣后,再发往全国各地,小小柑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这段时间,大足区宝兴镇的雷笋基地也迎来丰收,鲜嫩的春笋破土而出,笋农们在竹林间穿梭、挖掘春笋,每天产量达到3万斤。

大足区宝兴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秦先彬表示,以企业加农户的形式,进一步发展雷竹深加工,还将结合乡村旅游,打造集采摘、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