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减法·大脑·七十二变——从全球订购会看奉节脐橙高质量发展的“甜蜜密码”

--

日期: 2025-11-1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11月11日,国家会议中心,2025年奉节脐橙全球订货会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2025年奉节脐橙全球订货会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主会场北京联动上海、重庆、山东青岛、河北高碑店、西安、广州、沈阳、乌鲁木齐、成都、嘉兴十大城市,同步举行采购订单签约。算上今年10月,新加坡开展的海外洽谈对接和签约活动,共有189家经销商累计签购25万吨、总金额超17亿元。

从三峡库区的群山之间,到全国市场的货架之上,再到全球消费者的味蕾之前——这不仅是奉节脐橙的地理迁徙,更是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甜蜜密码”,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优质农产品、感受“重庆宝贝”发展的窗口。

生产向绿

农业投入做“减法” 果子品质更上一层楼

11月3日上午,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脐橙园,满山的果树亭亭玉立,一颗颗大小均匀的脐橙悬挂枝头,长势喜人。

“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1.2万亩,去年脐橙产量2.4万吨、产值达1.8亿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超过12万元。”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左明春说,“不少村民靠脐橙在城里买房买车,过上了好日子,更让人欣喜的是,今年这些挂在树上的橙子早已名花有主,有的还出口东南亚。”

奉节地处北纬30度黄金水果带,脐橙种植历史悠久。沿长江分布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其“酸甜适度、细嫩化渣、汁多爽口、余味清香”的优良口感。

“果子天生丽质,但要远销海内外,关键还要种得好!”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说。

脐橙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以前种植户为追求高产量,而加大化肥用量,平均一棵树能产200多斤脐橙,但大小、品质不一,收益并不高。

后来,奉节在全县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包括理化诱杀一张板、保水固氮一园草、绿色防控一盏灯等“六个一”。大坝村就是最先“试水”的村之一。

▲8月13日,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脐橙产业园。(资料图片)记者 李雨恒 摄

听说要在树下种满草,村民们有些担心,“草和树不会争肥吗?”党员们只好带头干,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村民们发现种草后的果树长势更旺,黏虫板、杀虫灯能有效除虫,避免了使用农药;野豌豆和三叶草可以固土固氮。尤其是大旱天气,草可以锁住水分,为果树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雨季时,这些草又能护住泥土和肥料。

“粗略估算,使用‘六个一’技术的果园,每亩可以少用50公斤化肥,降低200元成本,优质果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左明春说,村民们心动了,纷纷学着搞起了标准化种植。

“如今,平均每棵脐橙树大约能产150斤优果,线下销售价格能卖到2.8元/斤,产量比以前少了,但产值却增加了两倍。”左明春说,正是靠着这份匠心种出的“甜蜜”,今年奉节脐橙全球订购会,共引来189家经销商累计签购25万吨、总金额超17亿元,迎来了脐橙销售的“开门红”。

产业向新

产业大脑让脐橙种植更智慧

要达到绿色出口的标准,先要种得好,更要管得好。

在夔门街道兴家村,看着金灿灿的橙子即将迎来采摘,果农刘焕玉一脸笑意。“我们现在种脐橙有‘法宝’。”说着,刘焕玉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一个名为“奉节脐橙产业大脑”的小程序。

▲11月11日,国家会议中心,“奉节脐橙产业大脑”正式上线与奉节脐橙开园上市启动仪式。记者 李雨恒 摄

记者看到,“奉节脐橙产业大脑”平台集成溯源系统,接入土壤墒情、病害虫情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精准实施测土配方、植保飞防、喷淋滴灌等措施,实现全生长周期数字化管控。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果园黑科技”。走进300亩智慧果园示范基地,每棵脐橙树都挂着传感器。村民李财民掏出手机演示:“土壤湿度低会自动喷灌,果子长到鸡蛋大就会提醒疏果。 ”

最神奇的是每颗脐橙都有专属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看见它12次生长记录——哪天下过肥,哪天套过袋,连疏花师傅的名字都查得到。

采后分选环节同样暗藏“玄机”。在三峡脐橙(奉节脐橙)交易中心,橙子经过清洗、烘干后,逐一通过智能分选设备,按照每颗橙子的糖度、果形、瑕疵,按特级、一级等标准进行分级。奉节已编制《脐橙采后分选及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要求果农“一果两剪”,全县脐橙鲜果商品化处理比例超过80%。

此外,奉节县还与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名优新品种,通过攻克高山种植、挂树保鲜等技术难关,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优化为2:4:4,实现了全年鲜果供应长达8个月的目标。

如今,当地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渝贸通等平台,引育外贸企业70家,成功打通新加坡、阿联酋等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18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向优

果子“含绿量”换来发展“含金量”

脐橙酒、脐橙糕、脐橙面膜……在永乐镇的一家加工厂,脐橙通过精深加工,迎来了“七十二变”。让人惊讶的是,这座加工厂竟“藏”在果园里。“它们以前是闲置的仓库和破屋子,现在成了脐橙加工厂。”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走进加工厂,村里的百荣果业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把刚摘的脐橙送进全自动清洗线,果子在水槽里翻滚几圈,转眼变成橙瓣、橙皮两条生产线。这边橙肉榨成汁酿果酒,那边橙皮烘干磨粉做成橙茶,连边角料都熬成了橙子糖。

包装线上的工人张成敏擦着汗说,她身后的仓库里堆满印着“奉节脐橙”的橙茶礼盒,去年光这款产品就卖出20多万罐。而3年前,这样的变化她都不敢想。

变化始于2023年。村干部盘点了村里7处废弃厂房和40多间空置农房,把砖瓦房加固改造,水泥地浇平做车间。如今,通过精深加工,橙子身价翻番——鲜果每斤卖4元,做成橙酒后,一小瓶能卖到58元。

▲奉节脐橙。记者 李雨恒 摄

橙肉被加工成各类产品,橙子皮该如何处理?

“我们把这些橙皮送到隔壁车间,经过12道工序变成香薰原料。”加工厂负责人说,现在的加工车间连青皮小果都不浪费。百荣果业技术员展示着试验台上的新产品:青橙提取的果胶卖给药厂做胶囊,苦味素制成天然防腐剂。“去年厂里单靠这些边角料,就给村集体增收130万元。”

而在村里新建的电商中心,主播们直接站在脐橙树前直播带货,背景里能看到包装线正在封箱。此外,当地还利用“挂树保鲜”技术,让脐橙从头年11月保鲜到次年6月,既让游客大饱口福,也利用“花果同树”的奇观发展旅游,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为助力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还出台《重庆市“奉节脐橙”品牌提升十条政策措施(2025—2027年)》,并将奉节脐橙提级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奉节已建成西南最大柑橘交易中心,奉节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达69.6万亩,年产量106.25万吨,综合产值104亿元,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位居重庆市农产品第一名,带动三峡库区数十万果农增收,脐橙产业也成为造福一方的富民产业。(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李雨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