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云镇是邱少云的家乡 靠特色农业改变了模样
--









70年前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其中,包括邱少云在内的9468名重庆籍青年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10月25日,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致敬老兵,勿忘英雄。近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深入铜梁、綦江、合川、璧山等区县,采访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家人,采访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从今天起,推出“英雄赞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融媒体报道,了解“最可爱的人”的故事,看看“最可爱的人”家乡的变化。
10月12日,是邱少云牺牲的日子。少云志愿者陈婷婷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今天她要和伙伴们一起去邱少云故居祭奠英雄。
路过少云小学,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飘过“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壁画,给晨曦中的小镇增添了一抹亮色。路边闲聊的老人,说起自家的艾草收成,脸上藏不住笑意。
沿穿镇而过的关溅河逆流而上约2公里,“邱少云”立在故居前,他的视线停留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英雄的家乡,早已经改变了模样。老百姓依靠艾草、花椒、柠檬种植和乌鱼养殖等产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邱少云的侄子邱光兵自豪地说,家乡的变化巨大,如果叔叔能看到这一切,一定会非常欣慰,“他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生命,让后代可以享受和平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如今少云镇的变化,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怀念
“如果叔叔能看到家乡的变化,他一定很欣慰”
一条条水泥路连接起了村镇和街道,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城市乡村共同走上小康路……
在秋日的铜梁城区,如果你想登高望远,凤山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作为铜梁城区的最高峰,1962年修建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也坐落于此。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没有先烈们的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家富强和幸福生活。”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回顾了邱少云的生平。
邱少云出身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14岁开始雇工生活,饱受艰辛。1951年3月,他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迅速成为战斗骨干。1952年10月,在攻击391高地时,邱少云所在营担负潜伏任务。执行任务前,邱少云写下“宁愿自己牺牲,绝不暴露目标,为了集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王成金说,烈士风采犹在,英雄从未远去。“这里是邱少云的家乡,我们要牢记英雄,用自己的言行铸起了一道不屈的脊梁精神,这也是铜梁最美的风景。”
“每年的10月12日,我的母亲都会念叨着,如果叔叔还活着,就能看见今天的美好生活了。”邱光兵现任铜梁区东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武装部长,虽然与叔叔从未谋面,但在他心中,邱少云的形象却格外清晰。
在邱光兵办公室的书柜里,保存着一尊邱少云的雕像,“如果叔叔能看到家乡的变化,他一定很欣慰。”
传承
十万“少云”人,温暖着英雄的家乡
少云镇距离铜梁城区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被称作关溅乡,为纪念邱少云改名为少云镇。
“我从小就是听邱少云的故事长大的,今天能成为少云志愿者的一员,觉得非常自豪。”陈婷婷是一名“95后”年轻党员,她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邱少云的英雄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在铜梁区,像陈婷婷这样的少云志愿者,共有13万余名。他们自称“少云”人,在铜梁区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少云志愿者张远攀第一时间加入疫情防控大军。1个多月时间里,张远攀采购募集物资近4万元,无偿驾驶私家车到50户困难残疾人家中开展防疫工作,“我们都是听着邱少云的故事长大的。特殊时期,更应该像他那样,以大局为重,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铜梁,这片英雄家乡的土地上,少云精神感染着更多的“少云”人。
产业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未来将有更美风光
铜梁自古盛产艾草,是“原乡小艾”的主产区,“小艾”的有效生长时间长,散发着独特的薄荷味,是“中国农产品100强标志性品牌”。
“过去的少云镇,上千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家里的地都闲置了。如今少云镇的8个村,都种植上艾草,面积达5000亩,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实现6000万元的收入。”少云镇党委书记陈文汉站在艾草地前说,可别小看了这片艾草,正是它把荒山坡地变成了聚财坡,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到少云镇的艾草,农民工陈平是个绕不过去的人。
“我过去在外务工,做的就是艾草种植和加工,掌握了一整套生产和加工的技能。”正在协助村民加工艾草的陈平说,他在2016年返乡后,少云镇人大发起了人大代表助推扶贫产业的活动。
“在镇村的帮助下,我先在石庙村成功种植50多亩艾草。经过几年发展,采取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了300多户包括贫困农户加入到了艾草种植的行列。”
经过加工,当地人先后开发了艾条、精油、足浴包、艾枕等艾草系列产品,让每亩艾草带来的纯收入超过2000元。农民增收了,家乡富裕了。
据悉,少云镇发展艾草产业,着重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规划在两年时间内,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成为重庆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陈文汉介绍,艾草已经被铜梁区列为2019年农业品牌建设重点项目加以扶持。
下一步,铜梁区计划实现艾草产业综合收入超5亿元。同时,提高深加工能力,注重包装营销,培育特色品牌,开发旅游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铜梁艾草产业做大做强。
英雄的家乡,未来会更漂亮、更美好。(记者 林祺 曲鸿瑞 宋剑)
人物简介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革命烈士。
邱少云于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邱少云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
1953年6月,获得“一级英雄”称号。
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