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智慧育鱼苗 他的鱼场年销鱼苗上亿尾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2-16
字体:

2月15日,天气阴冷。

若在往年,寒潮袭来,重庆网联淡水鱼养殖场负责人倪月刚就会忙得焦头烂额。因为气温陡降,极易造成刚孵化的鱼苗大量死亡。比如2021年,由于气温陡降,倪月刚的2000万尾鲫鱼水花全部死亡,损失超过10万元。

可这次气温突变,并未对养殖场造成什么影响。

“我们的智慧化繁育车间正式投用了,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看鱼苗的情况。”倪月刚说,养鱼多年还从未如此轻松。

年产鱼苗1亿多尾 惠民1/5的鱼塘在这里拿鱼苗

巴南区惠民街道及周边区域的水产养殖户,几乎都认识倪月刚。

“一开始是养鱼,摸爬滚打、拜师学艺,养鱼的门道都摸得差不多了。”成千上万尾的鱼儿在一个池子里,倪月刚凭“水花儿”就能判断出是那种鱼,鱼有多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能手。

不仅如此,倪月刚还是惠民街道第一个培育鱼苗的养殖户。

2012年,他在惠民街道沙井村流转126亩地,成立了重庆网联淡水鱼养殖场,主要从事商品鱼苗生产供应,产品辐射巴南、南川及涪陵等周边地区,“惠民街道近6000亩鱼塘,超过1/5都在我这点拿鱼苗。”

水花(刚孵出能吃食的鱼苗)、乌仔(体长1至1.5厘米的鱼苗)、黄瓜子(体长为2至2.5厘米的鱼苗)、寸片(体长3至3.5厘米的鱼苗)、规格苗(比寸片大且体重低于半斤的鱼苗)倪月刚的养殖场都能供应,但他主要销售的还是寸片,“太小了成活率不高,太大了养殖成本会增加,寸片价格合适、成活率也高。”

目前,这个养殖场年产以寸片为主的各种鱼苗1亿多尾,产值约800万元。

“这么多鱼苗,靠我自己肯定忙不过来,主要还是请周边村民帮忙。”倪月刚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基地聘请了两名固定工作人员,每人月薪8000元;在4至7月份较忙的时候,会再聘请临时工。

年近七旬的沙井村村民李昌福和杨世明是基地的固定工作人员,“我们这个年纪了,一年还能有小10万的收入,很知足了。”

帮助其他养殖户 一起做强做大水产养殖产业

不过,倪月刚的鱼苗并不全用来销售。

2019年和2020年,为了帮助村民张安华增收致富,倪月刚共为其免费提供了近18000尾寸片,“他屋头困难点,想养鱼又缺钱,我就给他提供点鱼苗。”

如今,张安华靠着养鱼,已经住上了新房子。

倪月刚还牵头成立了月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沙井村及周边的晓春村、辅仁村等共有4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来买鱼苗,1万尾少200块钱。”

不仅如此,倪月刚还时常将自己的客户推荐给周边的养殖户,帮助他们寻找销路。

2021年,鱼苗极为紧俏,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名南川的客户赶到网联养殖场购买寸片,倪月刚却向他推荐了同村的另一家养殖户,帮助其销售了近60万尾寸片,“我认识的人多、销路广,自己的鱼苗不愁卖不出去。”

多年养鱼,倪月刚在惠民街道及周边区域成了小有名气的鱼病专家。

几年前,辅仁村一名养殖户计划养殖武昌鱼,来征询倪月刚的意见。“武昌鱼要养殖3年才能达到较高品质,周期较长。我们当地也不产武昌鱼鱼苗,长途运输难免有所损伤。我就建议他不要养。”倪月刚说。

不过,倪月刚的意见并未被对方听取。

一个星期后,该养殖户花费10万元引进的鱼苗开始出现水霉病,不得不请倪月刚到现场帮忙诊治。

“如果鱼苗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擦伤,就容易产生水霉病。”倪月刚介绍,患有水霉病的鱼身体局部长有灰白色水霉菌丝,游动迟缓,会逐步衰弱死亡。

倪月刚立即从武汉调运相关药品,仅用时3天就将水霉病逐步控制,“最终他只损失了近3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次倪月刚都尽心尽力义务为村民帮忙,“能帮一点是一点,大家一起把惠民的水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建设智慧鱼种场 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

2022年,倪月刚又有了新想法,“我想把基地打造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鱼乐’‘鱼趣’体验中心;把一条鱼的养殖繁育像一台车一条船的生产那样,进入‘工厂’‘车间’,按照标准化生产。”

于是,2022年4月,倪月刚投建了智慧鱼种场,智慧工厂、智慧车间,智慧管理系统平台投入使用,一个现代化水产原良种示范场从设计图变成了现实。

惠民街道农服中心副主任郑建军介绍,智慧鱼种场全面建成后,包括水质、气象、饲料、鱼病的点滴变化,都能及时被反馈到渔业物联网、苗种生产繁育、物料管理、销售、质量溯源、鱼病远程诊断六大软件管理系统上,实现渔业养殖智能化和智慧化。

2月15日,记者走进智慧化繁育车间,只见半人高的蓝色塑料桶依次排开。塑料桶内不仅有水产养殖摄像头,还有一套自动投食设备,并能保持水体恒温。

去年年底,在智慧鱼种场建设的基础上,倪月刚与沙井村共同出资310万元引进了全套智慧化繁育车间,“村集体以资金入股,我们每年固定给村集体分红3万元。”

如今,在水体恒温的塑料桶里,水花游弋,乌仔畅游、黄瓜子嬉戏、寸片翻腾……

“现在进行的主要是鲈鱼苗的孵化实验。”倪月刚介绍,鲈鱼苗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但受制于鲈鱼产卵时间和孵化温度等因素,重庆养殖户大多是到广东、广西购买鲈鱼苗,“如果能顺利产出鲈鱼苗,我们就能抢占很大一部分市场。”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