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让每个地块都有“身份证” 重庆农业产业数字地图已精准提取农业地块2000余万个

--

日期: 2023-09-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9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2023智博会专场发布活动上获悉,经过两年左右建设,我市农业产业数字地图已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精准提取农业地块2000余万个。

2021年8月以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启动了“重庆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项目建设。该项目立足西南山区常年多云多雨、立体气候突出,地形差异大、地表破碎,农作物品类繁多、种植模式多样等农业生产瓶颈,聚焦“加快利用遥感监测、发展智慧农田”目标,选用亚米级高分卫星影像,分区、分类、分层获取地块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协同修正,精准提取2000多万个地块种植单元,建成重庆市首张耕地地块分布图,可实现从全域到区县、到乡镇、到地块多维度查询与统计。

在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陈勇的地图演示中,地块与地块间的界线、不同地块标注的不同颜色,农作物“种在哪里、种了多少、状态如何、长势怎样、产出多少”等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利用农事物候和农作物时序特征光谱,通过深度学习、人机协同,从地块尺度进一步识别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助力解决农业生产监测难、调查难、统计难等问题。”陈勇说,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水稻、玉米、油菜、柑橘全市分布图,柠檬、茶叶、花椒、脆李区域分布图。

他表示,以“地块”为统计单元,可在数字孪生底座上实现按月份、按区域、按海拔、按种类,从全域到区县、到乡镇,对作物分布与种植规模的多维度查询与统计。

同时,聚焦地图成果为“生产调度、资源利用”提供时空化、数字化服务目标,项目已开发形成3个基于地块尺度的应用场景,助力提升农业基础支撑能力。通过模型和算法,基本实现对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的产量预估和精细化统计,并首次利用遥感监测全市冬水田及再生稻分布情况,实现一图呈现全市“优质稻”分布。

此外,聚焦耕地质量监测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标,项目建成“重庆市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展示系统”,在一张地图上实行土地确权、三普调查与分析成果在“地块级别”上的空间数据融合与套合。可实现对土地等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PH值等16个专项指标,到地块尺度的查询与统计,并针对性地提出土壤改良及培肥农事建议。

最后,聚焦在土农作物“是谁的、有多少、值多少、财政可补贴多少、银行可授信多少”目标,项目成功打通“人-地-物-钱”数据链条。通过地块匹配、空间校正和唯一赋码,在一张地图上实行土地确权颁证与遥感监测在“地块级别”上的空间、权属数据套合,实现“由人查地、以地定物、由物定产、以产定钱”目标,为“数字+”金融保险、政策补贴提供大数据应用场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