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打造“森林人家”旅游品牌 从“与世隔绝”到年接待百万游客

--

日期: 2024-03-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3月7日,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由于气温不到10℃,村上没有太多游客,陈振田也有了难得的假期。

兴田村是东安镇最早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而陈振田是村上最早开办“森林人家”农家乐的村民。仅去年7月和8月,她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两个月收入10多万元。

“以前怕游客不来没得事做,现在怕人多了忙不过来。”十余年间,陈振田见证了兴田村从最初的杳无人烟,到如今旺季时人声鼎沸的巨大变化。

“与世隔绝”

旅游产业不被看好

兴田村地处大巴山腹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特点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曾是秦巴地区最落后的特困村之一,无公路,无水路,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幸运的是,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让兴田村保存了良好的生态。全村森林覆盖率超90%,年均气温在12℃左右,喀斯特峰丛地貌发育良好,拥有云豹、白唇鹿、崖柏、红豆杉等众多动植物。

2010年,301省道贯通后,兴田村优良的生态资源逐渐被世人所知。次年初,东安镇决定依托兴田村的凉爽气候以及乡土风貌,发展农家乐,打造“森林人家”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可由于兴田村常年无人问津,绝大部分村民对此并不看好。

没办法,只有党员干部先作示范。村干部陈振田带头,将自家的农房改造成农家乐。

当时,全村共有6家农户开办农家乐。为了给他们拓展客源,镇上的干部到开州、万州、达州等地发传单做宣传:“避暑纳凉,车接车送,30块钱包吃包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6月,陈振田的农家乐迎来17人的小型旅游团入住。为给舟车劳顿的游客解乏,她甚至提前为游客准备好了蜂糖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好评,也为她积累了首批回头客。当年陈振田共收入2万多元。

一些村民见乡村旅游有搞头,也办起农家乐。一年后,兴田村有了16家“森林人家”农家乐。

农家乐提档升级

游客量暴涨

农家乐数量增加了,品质问题开始凸显。

“不少游客觉得我们当时的农家乐过于简陋。”东安镇副镇长朱玉辰介绍,一些农家乐没有独立卫生间,游客上厕所只能到公共卫生间。而且房间内的床上用品,也是农户自家花花绿绿的铺盖。

“2012年底,兴田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东安镇党委书记朱继明表示,大家意识到,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农家乐的口碑越发重要。

从2013年开始,兴田村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开始改造升级,农家乐的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床上用品统一换成白色被褥,菜品标准不低于“三荤四素一汤”。对于已营业的农家乐,东安镇给予最高2万元的奖补支持,对新建的农家乐,最高给予10万元的奖补支持,由此提高农家乐的数量和质量。

一系列举措,让兴田村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和游客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村共发展116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5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县里和镇里也逐步建设完善周边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成为回头客。

“游客来兴田村,最想体验的就是原乡风情和民俗文化。”朱继明介绍,亢家寨旅游景区围绕大巴山民俗文化,设有山神庙、亢家寨等景点,而亢谷旅游度假区则建有文化广场、商业街、假日酒店等基础设施,以此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抱团取暖”

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去年6月,亢家寨旅游景区和亢谷旅游度假区正式运营,来到兴田村的游客更多了,去年全镇游客接待量超230万人次。

虽然兴田村去年已发展了259家“森林人家”农家乐,但面对如此规模的人流量,接待压力可谓不小。

因此,东安镇在兴田村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的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仁河、德安、朝阳、兴隆等地发展120家“森林人家”农家乐,承接了兴田村“引流”带来的游客。与此同时,它们还推陈出新,配套推出多种乡村旅游业态。

例如,德安村发展了30余亩蓝莓园、芍药园,打造“果—药”采摘旅游项目;朝阳村建有110余亩梨园,开展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等活动;兴隆村围绕清代骡马古道,打造黄墩驿景区,建设星空露营基地和亲子乐园等旅游项目;仁河社区则将闲置农房改建成“仁河客栈”,作为民宿及游客餐厅使用。

“各地推出的乡村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东安镇党委副书记涂来介绍,镇上以兴田村为中心,规划旅游路线,串联起各村(社区)的旅游景点和休闲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