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垫江县牡丹村第一书记黄科化身“护花使者”为你讲述:从“孤芳自赏”到“花开富贵”

--

日期:2024-04-02
    人物名片

黄科,垫江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三级主任科员,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驻村第一书记。

村庄名片

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

牡丹村位于太平镇明月山下,全村以种植牡丹为龙头产业,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境内有恺之峰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太平湖、太平禅院等多处人文自然景观。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文明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

牡丹花开,相约垫江!又到了牡丹盛开的季节。最近,我们恺之峰景区数千亩牡丹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粉的像霞。前来观赏的游客多得不得了,每天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欢迎大家都来我们牡丹村耍!

我们牡丹村因种植牡丹而得名,是垫江牡丹的核心种植区,目前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垫江人,自然也喜爱牡丹花。今天,我就当一次“护花使者”,为你们讲讲牡丹花开的故事。

山间长出“丹皮之乡”

说起牡丹,大家一定都会想起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我们垫江其实跟它们一样,都是国内重点牡丹旅游观赏地。

要说不同,洛阳牡丹、菏泽牡丹属于精心培育的 “宫廷牡丹”,在古代多用于皇家观赏,它们开花较晚,观赏性更强。我们垫江牡丹历来生长于山野之间,遍开在丛林沟壑之中,开花早,花型较小,更具野趣。

所以,我们的牡丹,一开始就不是拿来观赏用的,而是制成丹皮销售,是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说起丹皮,这是一种中药材,是将牡丹根挖出,去筋骨、去根须后,再晒干而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我们牡丹村的丹皮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早在1962年就被原商业部评为全国质量最佳丹皮。2010年,垫江(牡丹村)丹皮获国家地理标志,因此我们牡丹村也是中国药用牡丹良种基地和出口丹皮种植基地,素有“丹皮之乡”的美誉。盛产的丹皮在上个世纪就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长期以来,我们牡丹村家家户户种牡丹,平均每户种植两三亩,三至五年一收,自行晒干制成丹皮销售。由于品质好,每到11月份收丹皮的季节,各地收购商陆续涌进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前来收购的车辆也挤得水泄不通。

近两年,丹皮价格持续走高,去年价格几乎翻倍,每斤涨到80元左右,一亩就能收入五六万元,老百姓们高兴得很。

南北牡丹齐聚于此

由于只取根不要花,我们的牡丹花也因此在山中“孤芳自赏”了上千年。2000年,镇上决定,开发牡丹的观赏价值,流转村民的土地,搞牡丹旅游。

当时,这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决定,毕竟那个时候根本没得乡村旅游这一说法。所以,老百姓意见很大,他们说“人家都是往城头跑,谁会来农村耍?”“不挖丹皮,我们靠什么赚钱?”

为了给村民做工作,让他们把土地流转出来,干部们嘴皮子都要磨破,门槛都要踏平,最终还是把太平牡丹园建了起来,搞起了牡丹旅游节。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牡丹主要作药用,观赏价值比不上北方的宫廷牡丹,花期也短,仅有20余天。

近年来,为了增加牡丹园的观赏价值,同时延长观赏期,我们就开始从河南、山东引进北方观赏牡丹品种到景区种植。

为了让来自北方的“客人”更好适应垫江的气候,专家们从种植模式、种植技术、种植设施等方面进行改良。如今,黄色的“海黄”、黑色的“初乌”、复色的“岛锦”等花形美观、花色艳丽的牡丹在园区成功开花,争奇斗艳,很是美丽。它们的到来,也从花色、花形上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牡丹的观赏性。

近年来,我们还引进了公司对原有牡丹园进行升级打造,增加了玻璃栈道、亲子乐园等配套娱乐设施,建成如今的恺之峰景区,整个园区景色更加漂亮了,人气也越来越旺。

如今,恺之峰景区面积有6000多亩,共有观赏牡丹品种200余个,目前盛开的大部分为本土的太平红、垫江红等品种,清明节后,外地品种就将陆续绽放,花期延长至5月上旬,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一朵牡丹“花开富贵”

通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牡丹旅游已成为垫江旅游的一大特色,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吃上了“旅游饭”。

你看,来到恺之峰景区,就能看到很多村民售卖牡丹花编织的花环,游客可以戴上它在景区拍照打卡,每个售价5-10元,身价倍增。

山脚这一排农家乐,凭借一碗豆花、几盘农家炒菜,在3月到5月的赏花期,一户农家就能挣4万元左右。如今村上这样的农家乐开了10余家。

如今村民们仍然在制作丹皮,但因为旅游的带动,大家还拓展出了牡丹鲜切花、牡丹盆栽等产品。以牡丹盆栽为例,村民们通过育苗,将牡丹苗移栽到花盆中当盆栽卖,一盆就能卖三五十元。

一花多“吃”让原本对发展牡丹旅游持反对意见的村民如今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比如村民黄清中,如今他不仅开了农家乐,还把牡丹盆栽卖到了全国,每年靠牡丹轻松能挣5万元以上。

当然了,景区的发展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村民大都是牡丹种植的行家里手,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到景区上班。为了更好协调安排,我们村上还成立了劳务公司,直接与景区对接,灵活解决用工问题。如今,景区常年固定用工四五十人,高峰期每天有一两百人,年劳务支出超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建设丹皮加工项目,把村民们组织起来,统一生产、包装,打造品牌,将丹皮产品提档升级。

春天能赏花,入了秋卖苗子和丹皮。都说花开富贵,我们这朵牡丹确实开得富贵,希望我们的这朵花能花开不败,越来越灿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