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是怎样炼成的?
--
乡村CEO、城归族、新农人……近年来,广袤乡村成长起一大批新型人才,如同领飞的“头雁”冲刺在乡村发展的最前沿。
重庆市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正在进行,来自全市各区县的400名“头雁”将进行为期1年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丰满自身发展的羽翼。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无论是完成艰巨任务,还是充分激发潜力,都有赖于在巴山渝水间展翅翱翔的人才“雁群”。
所谓“头雁”,是指在农业产业中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带头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
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头雁”项目纳入《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按照计划,从2022年开始,重庆将每年培育“头雁”400名,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头雁”2000名。
眼下,重庆已完成培育“头雁”800人,初步建立了一支与新时代、新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不少已经在基层一线发挥关键作用。
如:在梁平,青年农民邓中返乡创业,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在开州,新农人牟韦聚焦于一颗黄豆的精深加工,实现年产值28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00万余元;在酉阳,回乡创业的“乡村CEO”张海华带着村民学做电商,销售农副产品超过7100万元,带动了全县500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
每一位参训的“头雁”都是按照严格的标准选拔出来的,他们代表着重庆乡村人才的“第一梯队”。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刘明表示,抓住了“头雁”,就抓住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少数”。
正如@重庆瞭望 在《乡村如何“雁”齐飞?》中指出,乡村正在呼唤更多的“头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正当其时。
近年来,在城乡人才“双向奔赴”,乡村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缺口逐渐缩小,高素质农民群体日益壮大。但整体来看,现阶段的乡村人才队伍素质,仍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一方面,一些乡村特别是山区乡村,人才存量不够、增量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培养人才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外流的速度,乡村人才“蓄水池”蓄不住水的问题仍较突出。
人才综合素质仍需提升,“头雁”领飞能力有待加强。在刘明看来,当下乡村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航员,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农业经理人。帮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联动带动身边的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这也是“头雁”培育的题中之义。
然而在乡村实际生产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不完善往往导致人才链不畅通,各经营主体带头人只能着眼于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人才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会造成乡村人才“成长链”脱节;人才配套服务不足,则会造成人才活力不足,无法形成良性的“朋友圈”“生态圈”……各层次的人才不成体系,尚未形成梯级带动、高效协作、充满活力的“雁阵”效应。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以上种种,都是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唯有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找准破题解题的方法,才能培优育强“根部人才”,为城乡发展提供稳健的动能。
农村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最大短板,抓好以“头雁”为代表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成色,也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头雁”成长的关键是深耕专业,持续塑造竞争力和领导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必须要把农业看作高精尖产业来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农业领域的拔尖专才、创新人才。
在此次培训中,结合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400名“头雁”学员就被分成“土特产”生产经营带头人、乡村网红、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未来企业家、“乡村CEO”5个班级,分别在多所高校进行理论学习,并分班级赴浙江、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开展调研和实践教学,这有效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头雁”为着力点,在个体发展中促进乡村人才“雁阵”系统提升。“头雁”培育的目的,不是垒大户、造明星,而是把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选出来,充分发挥其联农带农的作用,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
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杜彬认为,乡村“头雁”培育具有特殊性,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员之间的经验共享。下一步还需要搭建乡村人才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头雁”联农带农机制,真正让“头雁”飞得快、带得动。
群雁迁徙拼的是耐力,对于有潜力的乡村“头雁”,也要持续对其陪跑“伴飞”。在今天,农民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这也要求乡村人才培育必须延长链条,不断完善创新培育方法和机制,注重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比如重庆在“头雁”培育过程中创新模式,为每位学员组建“2+1+N”(1名首席导师、1名在校学术导师+1名本地专家+N名专业导师)导师团队,导师团队需要对学员进行至少一年的“陪跑”服务,将常见的“速成班”变为中长期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始终是人。巴山渝水,和美乡村,期待更多“头雁”展翅高飞,激发出人才振兴的“雁阵效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