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近日,重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暨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班,聚焦农业产业升级、生态循环农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主题开展农业互访活动,学习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管理等。
为提高“头雁”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去年10月,我市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选取了“土特产”生产经营、乡村网红、农业社会化服务、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乡村CEO共5个方向,参培学员共400人。
据了解,“头雁”培育项目开班以来,市农业农村委已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进行了集中授课、线上学习。为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特举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田管家”班农业互访活动。
走进荣昌区雷庆友家庭农场,学员们看到了稻虾共生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据介绍,该农场以“水稻+小龙虾”生态种养为核心,五年间规模从50亩扩展至500余亩,年产值超200万元。通过科学管理、绿色种植技术,水稻亩产达1200斤,小龙虾亩产200斤,带动周边2000亩农田发展稻虾产业,惠及600余户农户增收,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农民增收的共赢之路。
在璧山区阳河村与佰佑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学员见证了“小块田”里的“大效益”。当天上午,阳河村党委书记赵兴春为大家分享了如何打造“研学+休闲”农文旅综合体的经验。同时,也为大家交流了如何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链接的心得体会。
在梁平区聚奎镇“金盛水稻农场”,“头雁”们则围绕稻油轮作展开了讨论。会上,技术骨干分享了稻油轮作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实战经验,“头雁”学员代表则登台,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经验。
“通过开展此次互访交流活动,‘头雁’们不仅学习了新的农业技术、模式、管理等知识,更是对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通过定制化的培训,我市计划到2027年培育“头雁”2000人,带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进一步夯实重庆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基础。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