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设施农业用地审批“零成本”改革 两年为投资人省下110万元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3-17
字体:

“这次新增68亩用地,全程没花一分钱!”近日,城口县高燕镇重庆渝浙菌业公司负责人胡安令惊喜发现,原本需要自费数万元的设施农业用地勘测定界,如今由政府部门包揽。这与他6年前返乡创业时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仅15亩用地勘界和复垦方案就花费了3万元,相当于初期投入的10%。

3月15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这一改变源于该县实施的设施农业用地办理“一件事”改革试点。自2023年试点以来,该县累计为经营主体节省成本110万元,平均审批周期缩短50%,备案率大幅提升。

从前审批成本“吃”掉创业资金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城口县,农业用地需求旺盛,却面临现实困境。数据显示,全县设施农业年均新增用地申请超100宗,但过去审批流程让创业者望而却步:申请设施农业用地需辗转村委会、乡镇政府、规资局、林业局、银行等5个部门,至少往返跑动4次;同时各部门也需要翻山越岭现场踏勘,导致审批周期较长;勘测定界需自费聘请中介机构,每宗成本6000元以上,测绘费用还会根据测量的面积和地形复杂情况增加,实际支出往往超预算。

“审批成本吃掉创业资金,备案率不足七成。”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痛点。2022年调研显示,全县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率仅68.7%,大量经营主体选择“未批先建”,导致后续监管难、土地纠纷频发。

“一降二减三提高”改革破局

2023年,城口县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推出“一降二减三提高”系统解决方案——

降成本方面,组建专业勘界队伍,配备25套北斗卫星测绘装备,将勘测定界纳入政务购买服务清单。双河乡养殖户杨学友算过账:“去年建800㎡羊圈,勘界费省下6800元,这笔钱可以多买10多只种羊。”

减负担层面,城口县开发“渝耕保”数字化平台,实现预选址核查、在线申报、智能分析“三端协同”。重庆裕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手机端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比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12类数据,3天完成石斛种植基地的合规性审查。

在提能效方面,该县突出“15日办结”承诺,建立多部门线上会审机制。坪坝镇食用菌基地项目从申请到备案仅用10个工作日,较以往提速60%。同时构建“无人机巡检+群众监督+网格员核查”立体监管体系,2023年违法用地发生率下降42%。

改革溢出效应显现

在鸡鸣乡茶坪村,返乡青年詹同伟的智慧大棚里,新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正实时采集数据。“省下的1万多元勘界费,全投入了数字化改造。”这个90后新农人的选择,折射出改革带来的深层变化。

据统计,改革实施以来,城口县新增设施农业经营主体127家,带动就业1100余人,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升25%。更可喜的是,改革形成的“零成本勘界”“智能选址”“云端联审”三项创新成果,已被纳入重庆市“政务·渝耕保”应用标准体系。

“改革仍在深化。”城口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透露,今年将上线AI辅助设计系统,为经营主体提供设施布局智能方案;拓展卫星遥感与无人机监测应用,实现用地监管“每月一扫描”。随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巴山深处的这场用地改革,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