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25重庆市秸秆资源化发展研讨会在涪陵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新技术高效利用,有效推动秸秆“变废为宝”。截至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
秸秆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我市年均秸秆产量就超 1800 万吨。早在2021年,我市就印发了《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探索秸秆离田高值化利用技术,大力推动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
其中,涪陵区探索了适合本地丘陵山地农业特点的秸秆高值化利用模式,加速秸秆从传统焚烧处理向绿色低碳产业转型。“通过重点项目引进,我们打通了秸秆离田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以‘工业拉动农业、二产拉动一产’的循环利用格局。”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研讨会当天,总投资约1.1亿元的秸秆控股集团(重庆)秸秆产研示范基地项目开业,重庆秸贝贝生态科技公司建成投产了秸秆环保猫砂生产线,通过粉碎、加水、添加粘合剂等数道工序,用秸秆生产出了猫砂。后期,项目还将建设5条年产10万吨秸秆环保猫砂生产线。
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秸秆普遍面临着加工利用率不足的困境,传统生产模式下,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大量秸秆资源被直接焚烧或废弃,不仅造成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带来了环境污染。
接下来,我市除了将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因地制宜推广“秸—饲—肥、秸—能—肥、秸—菌—肥、秸—炭—肥”等循环利用模式,还将进一步建立秸秆资源化利用、商品化运营、订单式服务的“一条龙”新路径,更好地让“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