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睡一觉” 到 “沉浸式体验” 重庆民宿经济一路高歌
--









春和景明,踏青正当时。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我市多地民宿凭借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服务,火热走俏。据美团旅行数据,清明小长假,重庆跻身全国Top10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携程平台上,重庆酒店及民宿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4%,不少民宿预订火爆、一房难求。
我市民宿经济何以一路高歌?4月8日,记者进行了调研。
古镇游、赏花游、民俗游为民宿市场撑起半边天
这个清明假期,“村游”成为老少咸宜的旅行方式。各大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从江边古镇到山间梯田,从非遗手作到花海摄影,重庆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民俗、赏花和古镇游三大主题撑起了清明出游市场半边天,直接导致了清明假期不少民宿的生意火爆异常。
在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景区,滨江民宿、地宫四合院民宿在清明假期迎来入住高峰。由农房改造而成的滨江民宿内,来自海内外的住客们慵懒地倚在座椅上,品尝着清新的明前茶,眺望远处青山与田舍,怡然自得。
“现在不少民宿已经变为旅游目的地。”美心红酒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慢节奏、亲近自然为特点的乡村民宿,不仅能为都市游客带来山野的新鲜感,还能让外籍游客领略中国乡村的独特韵味。
为了提升游客入住体验,一些民宿在经营内容上推陈出新。例如,美心红酒小镇的不少民宿就搭配了油菜花海中共享“春味”长桌宴的“套餐”,游客们可藉此体验“三月三上巳节”等民俗文化;景区内就业帮扶车间则“应景”推出数十种造型口味各异的“百变青团”,为清明小长假增添别样民俗风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假期三天景区共接待游客超31万人次。
其他民宿也有类似的做法,在秀山县洪安古镇,当地民宿大多坐落于古镇周边,游客出门就可观看实景演出,参与舞龙灯、唱茶灯、傩戏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北碚区东升村,乡村民宿则结合农耕文化体验等形式,迎来了主城大批家庭入住……
新玩法秀出“宿”外真功夫
在满足游客基本住宿需求之外,越来越多民宿开始探索与其他业态的融合,丰富游客体验。
在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当地近年来引入“归原小镇”文旅项目,采取“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模式进行开发。
“设计师利用当地的石砖、木材,将农民的老土房改造成乡村民宿、森林图书馆。”荆竹村党支部书记谌菊说,正是因为保持了田园“原始美”,近年来到此“村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特色民宿常常一房难求。
游客到此不仅能体验特色乡村民宿,还能体验当地村民用烤烟房改造的乡村咖啡馆、用天然溶洞打造的洞穴餐厅,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谌菊说,昔日荒凉的小山村,如今成为充满田园意趣的度假村。
沙坪坝区三河村也有类似的做法,当地民宿与附近有150余位青年艺术家入驻的三合美术馆合作,为前来的大小“新村民”提供艺术研学游等服务;在当地“远山有窑”项目中,其开展的制陶工艺、建筑设计体验等新玩法受到不少游客喜爱。
“当下,民宿消费主力更注重情绪价值和文化体验。” 市文化和旅游协会会长王定国说,民宿是一种文化性的创新旅游产品,其内容需要不断迭代和优化,让“诗与远方”真正融入重庆的青山绿水之间。
讲好 “一宿一 IP”的民宿品牌故事
不少民宿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特色活动搞得好,可以成为民宿的标签,游客们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活动体验过程,也能为民宿带来更多流量和曝光度。
这个清明假期,位于梁平区竹山镇安丰社区的全国乙级民宿明月汇·梁山驿游客不断。民宿负责人吴梅介绍,除了生态优势之外,他们吸引游客的“法宝”是“交旅融合”的文化底蕴。
梁平历史上官驿体系发达,该民宿正好邻近荔枝古道遗迹。“梁山驿民宿曾是一处学校遗址,后来成为梁平区S410竹山公路服务区。在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中,我们将其改造为一处以交旅融合为主题的民宿。”吴梅举例说,民宿在原学校操场迁移或拓印了“蜀道难”“蜀岭雄风”等6块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石碑;原学校礼堂则复原了古道、古桥等景观;民宿内还设计了“梁山驿馆”交通文化展示厅,游客们能在这里了解梁平的交通历史文化。
“重庆民宿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民宿品牌。” 市文化旅游委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张畅表示,各区县民宿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讲述重庆民宿故事。
王定国则认为,我市民宿需要跨界联动,借助重庆旅游民宿产业分会等平台,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文旅产品,让游客在重庆既能感受星级酒店的品质服务,也能体验民宿独有的乡愁温度,真正实现“宿在山水间,醉在巴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