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拼经济 抓发展 · 探索村庄经营新模式 促城乡大美共繁荣

--

日期: 2025-05-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释放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巨大潜力,是“ 拼经济,抓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重庆正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跟随《主持人看新重庆》 工作室 ,去探访一趟“背篓索道”串起的发展故事。

咱重庆市不光有背篓专列、背篓轮渡,还有背篓索道,就在涪陵区蔺市街道泡桐村,走一个。

第1眼TV主持人丁军:“这都有些什么菜呀?”

涪陵区蔺市街道泡桐村村民: “青菜、白菜、儿菜。”

主持人:“你们都住在山上面?”

涪陵区蔺市街道泡桐村村民: “都住在上面,原来都是走两个小时下去卖菜,现在索道下去50分钟就到了。”

涪陵区蔺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勇:“这个索道环线是我们引入的民营企业出资修建的。一方面作为景区的旅游设施,有了客流,有了‘路’,我们和企业一起为这三个村因地制宜做了产业规划。”

主持人:“余书记,这就是我们的葡萄园吗?”

涪陵区蔺市街道泡桐村党支部书记余欣蔓 :“我们泡桐村是典型的坪上区域,非常适合葡萄种植,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就会过来帮忙,每个月会有两千块钱收入。”

村民:“打药呀,施肥呀,摘葡萄呀。”

主持人:“耶耶耶耶,这还有只鸡,这园子里哪里来的鸡?这鸡也太能蹦跶。”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副总经理付孝军: “是呀,它确实能蹦跶,我们取名叫溜达鸡,是因为我们葡萄园里面的土地肥沃,也是我们鸡的天然饲料场。”

涪陵区蔺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勇:“葡萄园每年收入450万元,鸡场每年收入是210万元,客流量每年有150万人次。在这里,我们搞的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民每年的流转收入最多能上万元,劳务收入平均每户3.5万元,如果入股,我们可以确保每年不低于10%的保底分红。”

第1眼TV主持人丁军:“腐烂掉的葡萄被当成养分让鸡‘溜达溜达’吃了,那成熟摘的葡萄又去了哪儿?我们坐索道,换个村逛。”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副总经理付孝军:“我们这三个村里面,大桥社区区位优势是最好的。我们就在这里建立了我们的红酒生产线和就业帮扶车间,也解决了当地500多位村民的就业,稳定了他们收入增长,让‘红酒’+‘农特产’形成了一种品牌组合的效应。”

探索村庄经营新模式是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的一个路径,也是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个小切口,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于一体的重庆,正在用创新实践,书写更多高质量发展答卷。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袁梦 洪志昳 丁君军 熊健越 特约记者 夏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