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山王坪镇 “石韵山乡”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走进南川区山王坪镇山王坪村,只见村庄风光秀美、村道干净整洁,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房庭院掩映在喀斯特石林与万亩林海间,一派“石韵山乡”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2024年“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的重点建设项目,山王坪镇立足生态禀赋与人文底蕴,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指导下,以生态为基、产业为翼、文化为魂,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生态筑基
美丽庭院换新颜
山王坪镇山王坪村,地处南川北部山区,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达95.5%,拥有喀斯特石林、万亩人工林海等独特生态景观。依托这一禀赋,山王坪镇以“石韵山乡”为主题,以农房为原点、院落为单元、村落独特的资源为支撑,紧扣地域特色,对78户居民、66栋建筑进行农房品质提升、院落颜值重塑。屋顶采用灰色与蓝灰色坡屋顶设计,墙面以石黄为主色调,展现乡村的质朴与厚重。
“改造前,我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召开院坝会,收集建议,最终形成‘一房一案’的个性化方案。”该项目负责人说,改造过程中,村民全程参与设计,既保留了石磨、竹篱等传统元素,又新增了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设施,实现生态与宜居的平衡。
村民张琴便是受益者之一。她兴奋地说:“通过这次打造,不仅周边环境变美了,自己住着也舒服。等游客多了,我还打算开个民宿,增加收入。”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添动力
张琴的计划,正是山王坪村“石韵山乡——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的核心节点,山王坪村距山王坪国家森林公园仅4公里,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核心节点,年均接待游客数10万,但旺季“一房难求”的痛点突出。
为此,山王坪镇依托“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品牌战略,深度融合文旅康养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新业态,以业为基,发挥“小庭院”带动“大产业”的作用。
“我们鼓励村民将改造后的闲置农房利用起来,兴办农家乐、民宿,以缓解景区接待压力。”山王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24户村民推出了130间房间,用于承接山王坪片区文旅康养产业的外溢游客,形成了“家家都有拿手菜、户户都能搞接待”的服务体系。
此外,为更好地推动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山王坪镇还充分依托178环线,打造了178驿站综合服务体。驿站内有乡情馆、时令风物馆、展播厅等区域,为游客提供休憩补给、乡村文化展示和特色农特产品直销服务,成为展示山王坪的“第一窗口”。
文化赋能
文明乡风润心田
“村庄不仅要美,更要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山王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中,该镇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以工代赈,鼓励村民投劳参与,既增加了收入,又让他们成为家乡建设的主力军。
“每天在村里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还能亲眼看着村子越变越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村民康强友说。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此外,该项目还注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留住乡村的“根”与“魂”。在提升农房品质和庭院环境的同时,整治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精心规划公共空间,完善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让乡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焕发现代生机。如,利用原废弃烤烟房空间打造村民休闲广场,内置阅览室、活动室及文化墙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农房改造到生态宜居,从产业兴旺到乡风文明,山王坪镇正以“石韵山乡”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书写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为川渝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王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