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出栏量供不应求 美味兔外销不足 产业亟待融合升级——重庆如何“跃上”肉兔产业高地

--

日期: 2025-07-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核心提示

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兔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奉节县举行。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发起4点倡议:两地共筑种业创新高地,共建兔产业集群带,共促产业转型升级,共拓消费市场蓝海。

川渝协同推进兔产业升级,重庆怎么干?

连日来,记者深入肉兔养殖重点区县,蹲点养殖场、加工厂,采访专业人士,探寻“小兔子”到大产业的成长路径。

“魏大姐,老规矩,要8只兔子!”7月8日凌晨5点,璧山区健龙镇小河村,养殖户魏德惠的手机响起,卤菜店老板的订单如约而至。

尽管她的兔子每斤价格比外地货贵出1块多,但和这家卤菜店的生意已持续了14年。“我这兔,肉嫩,有嚼劲!”魏德惠麻利地钻进兔舍抓兔子,言语间满是自豪。

然而,她的自豪背后却藏着璧山兔乃至整个重庆兔产业的尴尬——璧山本地年消费肉兔400万只,100多万只的缺口需从外地填补。而整个重庆市,一年要“吃掉”近6000万只肉兔,占全国五分之一,却仍有近3000万只兔依赖“输入”。

巨大的市场与现实的短板之间,一场关于小兔子如何“蹦上”乡村振兴大舞台的突围战,已在巴渝大地悄然打响。

突围:奉节速度与产业大脑

全市肉兔供不应求的局面,正被奉节“兔”如其来的产业布局所破解。短短3年,夔门山岭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125家家庭农场,224个标准化兔舍星罗棋布,种兔存栏超过10万只。更令人惊叹的是产量——2024年,奉节商品兔出栏量一举突破500万只大关,跃居重庆首位,年综合产值高达8亿元。

一个传统农业县,何以在肉兔产业上跑出高速度?答案藏在当地独创的“6211”肉兔全产业链发展密码里:

“六统一”筑根基:品种、繁育、标准、设施、饲料、防疫环环紧扣,为养殖户罩上品质与安全的“金钟罩”;

“双助力”强支撑:政府一手抓基础设施(水电路等),一手抓技术服务,夯实发展底盘;

“一兜底”稳信心: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稳定养殖收益,抵御市场风浪;

“一大脑”赋智能:“肉兔产业大脑”成为驱动整个产业升级的“数字中枢”。

走进奉节县畜牧发展中心负责人曹真的办公室,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线条,正实时勾勒着全县肉兔产业的“生命体征”。

他随手点开手机App,一个兔场的画面跃然屏上:温度26.5℃,湿度65%,氨气浓度安全值,饲料余量充足……“看,这个养殖场温度快到28℃临界线了!”曹真话音未落,系统预警已弹出,风机自动启动的指令同步发出。

“这就是数字化的力量!”他指着数据曲线解释,“死亡率从8%下降到3.5%,饲料成本省下15%,单只成本稳稳控制在34元以内。降本增效,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1000万只肉兔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在奉节全面铺开,目标直指“全国肉兔生产第一县”。

奉节的“兔”飞猛进,折射出重庆肉兔产业整体向上的强劲势头。奉节、铜梁、忠县等7个区县年出栏量均超百万只,全市2024年肉兔出栏量达到2500多万只,产值达11.54亿元。

“市场缺口依然巨大,亟待填补。”市农业农村委总畜牧兽医师向品居坦言隐忧。尽管去年市级层面首次设立了1000万元的兔业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铜梁、奉节等地也出台了涵盖良种、笼舍、数字化的扶持政策,“但在科技创新、核心种源研发上的投入,缺口巨大。用地难,更是卡脖子的现实问题。”向品居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肉兔养殖在全市仍显“星星点点”,专业技术人才在育种、标准化、防疫、饲料研发等关键环节严重短缺。最令人揪心的是种源“卡脖子”——良种繁育体系薄弱,种兔退化快,优质种源占比低,核心的肉兔良种配套系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科技创新,已成破局全产业链发展的燃眉之急。令人振奋的是,“渝州肉兔”自主选育项目已取得关键突破,计划两年内申请国家配套系审定,目标直指打破“种源依赖进口”和“品种退化”的双重枷锁。

“力争3年左右,实现产量翻番!”向品居展望未来:到2027年,全市力争培育10个年出栏百万只的重点区县,推动30%规模场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两年后,全市兔肉自给率要从28.7%跃升至60%以上!”他对此充满信心。

远征:让美味“璧山兔”走向世界

华灯初上,璧山区璧泉街道大江龙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内人声鼎沸,兔肉的鲜香弥漫空气。“点单王还是璧山兔!”总经理刘容脸上洋溢着满足。

璧山兔,以“白斩”为魂,衍生出红烧、酸汤、火锅、烤兔、板兔等六十余道美味。这个以兔肉为原材料的美食在当地有近300年历史,如今,按烹饪方式来分,璧山兔已涌现出白砍、红烧、烤兔等多个知名品牌,多家肉兔烹饪技艺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唐兔”被认定为“重庆老字号”。

然而,这香飘川渝的璧山美食,却难以跨越更远的地域门槛。“底子厚,名气响,就是走不远!”刘容一语道破瓶颈,“保鲜是硬伤,‘现做现吃’的模式捆住了手脚。”

目前,璧山兔形成了堂食(白斩、红烧为主)+少量预包装的格局,正积极拓展外销之路。

璧山区商务委的深入调研揭示了影响外销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工艺保鲜之困,主流的白斩、红烧工艺和麻辣咸鲜口味高度依赖堂食体验,工业化生产模式缺失,导致跨区域运输销售难,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二是品牌缺乏合力,全国虽有上千家相关门店,但各自为战,口味、工艺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区域品牌意识和龙头引领;

三是消费认知之坎,兔肉虽具“四高四低”(高蛋白、高磷脂、高赖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尿酸、低热量)的营养优势,是继猪牛羊鸡后的消费新热点,但其价值未被广泛认知,“肉少骨多”的固有印象也制约了部分消费意愿。

数据显示,重庆90%的兔肉以鲜食形式消耗,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渝西地区,日均约1万只,其中白砍兔占三成。

“重庆发展兔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消费基础和市场优势。”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永红指出破局方向,将品牌打造与节会营销并举,着力擦亮“奉节肉兔”“观胜肉兔”“铜梁兔”等区域公共品牌,联合策划“成渝兔肉美食文化节”,借助电商、商超等多元渠道,强力拓展全国市场。“目标是,到2030年,市外销量占比突破40%!”

璧山区已率先行动,将打造“璧山兔”区域公共品牌作为突破口:重点研发保质期长、便于运输的熟食预包装产品,突破“现做现吃”限制;推动生产工艺标准化,探索可复制的连锁经营模式,实现从单一堂食向加盟店、商超销售的重大跨越;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构建“璧山兔”区域品牌连锁运营体系。

不久前,刘容在店里推出了融合蔬菜、水果清香的创新产品“柠檬手撕兔”,试图在营养与口味间找到新平衡。

“美食也要细分市场。”她认为,必须深入研究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味蕾习惯,针对性研发产品。今年5月,大江龙餐饮迈出关键一步,在江苏无锡合作开店,“璧山兔”再次踏上远征路。

“走出璧山,天地更宽。我们正在打造可复制的样板,走通快速扩张的道路。”刘容的眼神里充满坚定。

裂变:全产业链融合与价值跃升

盛夏的荣昌区观胜镇,肉兔科技园内一片繁忙。投资千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厂房已拔地而起,下一步将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素有“渝西肉兔之乡”美誉的观胜镇,引进了伊拉、伊普吕等优质祖代种兔,吸引了河南阳光兔业、青岛康大兔业等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肉兔年出栏稳定在200万只。

“规模上去了,但行情像过山车。”观胜镇党委书记朱江坦言痛点。过去,全镇80%的肉兔鲜销川渝地区,但也饱受外地低价肉兔的冲击,严重挫伤农户积极性。他表示:“提升抗风险能力,必须走全产业链融合的路子!”

如今,一条清晰的产业链条已在观胜成形:上游“强芯”,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兔繁育中心,保障优质种源;中游“壮体”,培育起15家规模养殖场和150余户养殖农户,年产值超1亿元;下游“增效”,引进兔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观胜,打造“观胜蜜蜜陈皮兔”等老字号品牌,年加工产值1.79亿元,开设“观胜兔”电商直播账号,在城区开设观胜兔肉主题餐厅,拓宽销售渠道。

今年4月,观胜镇凭借肉兔全产业链优势,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拟立项名单。更令人欣喜的是,南京天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制剂项目近期落户观胜,该项目将利用肉兔血液提取血清生产高价值生物试纸,为兔产业开辟一条全新的高附加值赛道。

“多元化消费是大势所趋。”王永红强调,冷鲜肉、休闲食品是未来主攻方向。他建议,加快建设“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产销模式;大力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餐饮公司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快餐、休闲食品和功能性兔肉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着力创建特色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或地理标志,打造兔肉消费爆品。“深耕川渝,拓展全国全球,到2027年深加工产品占比提升至30%。”

针对产业链关键短板,他还建议,加快建设跨区域高效冷链物流体系;开发适合国际运输的冷鲜兔肉、预制火锅食材等;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常态化开拓东南亚、欧洲市场。

而今,产业升级的浪潮已在多地涌动。铜梁区正打造集饲料生产研发、种兔繁育、商品兔养殖、无抗/富硒兔肉产销于一体的百万只级现代肉兔综合示范园。璧山区也在谋划建设集生产研发、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璧兔小镇”,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1家兔肉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3000吨。随着奉节、忠县等地新建加工厂投产,将新增产能2000吨以上。部分区县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协同机制,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全国兔肉人均消费量不足0.35公斤,川渝地区达2公斤以上,国际市场更是广阔蓝海。”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会长、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秦应和指出破局关键,重庆肉兔要强化“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消费标签,通过跨境电商、国际美食展等平台,勇敢叩开全球市场的大门。

一只只承载着乡村振兴梦想的巴渝小兔,正蓄势待发,准备跃上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重庆兔产业主动求变迎发展

重庆兔产业的突围之路,是市场倒逼与主动求变的生动写照。一路采访,记者最深的感触是:重庆兔产业正在主动求变。

采访中,从养殖户眼中看到的不只是对生计的关切,更有对产业未来的憧憬;从政府官员和专家口中听到的,不只是困难的分析,更有清晰的路径和坚定的目标。政府、科研机构、养殖户、食品加工商、餐饮业主正合力应对挑战:解决高品质种源、降低成本、聚集人才、破除保鲜物流瓶颈……一个个硬骨头被啃掉。

奉节的“无中生有”,让我们看到顶层设计、模式创新与科技赋能的强大合力。璧山兔“走出去”的挑战,则深刻揭示了品牌化、标准化、工业化对于地方特色美食走向大市场的重要性。观胜镇的全链探索,则指向了提升产业韧性、挖掘多重价值的未来方向。

“力争三年翻番”“自给率60%”“市外销量40%”……一个个数据显示,重庆兔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彭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