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应对连晴高温 各地科技赋能筑牢丰收根基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31
字体:

连晴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烤验”。各地积极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多措并举减轻高温影响,为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筑牢基础。

在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部分稻田开裂,农技人员正指导种植大户通过无人机喷洒营养液。

云阳县路阳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梁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协调各村、社区调度好现有水资源,发动群众清渠堵缺,做好田间保水保肥。”

据了解,得益于前期科学调度水源,云阳县32万亩水稻生长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为缓解旱情,璧山区水利部门调度81座中小型水库,通过水管水泵,24小时不间断放水。农技人员也加大了走访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璧山区七塘镇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荣森:“早晚各一次,巡查水稻缺水状态,增加了50余台抽水设备,安排专人值守,确保高温干旱季节,田间不受缺水影响。”

战高温,保生产,离不开科技赋能。在铜梁区四龙村的苗木种植基地里,数百个喷灌喷头吐着水雾不停旋转,“24小时不打烊”精准灌溉果苗。万州区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基地提前安装了风机、水帘等降温设备,让鸡舍内的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为芦花鸡撑起一片“绿荫”。

万州区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平兴兵:“密切监控设备运行和鸡群状态,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备好发电机以防万一,同时加强卫生防疫。”(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