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水稻为笔、稻田为布,他8年绘出20多幅稻田画——稻田绘画师倪佑波:跨界“种”出大地艺术

--

日期: 2025-08-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太震撼了,稻田也可以变得这么浪漫,就像艺术品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7月28日上午,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天边的巴岳山,苍翠挺拔,山下的淮远河,静静流淌,夹在中间的隆平五彩田园,青禾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水稻的清香。登上30多米高的米粒观景台俯瞰,紫、黄、绿等彩色水稻勾勒出袁隆平拉小提琴、牧牛图、扬帆朝天三幅图案,气势恢宏,栩栩如生。

“现在还不是最佳观赏期,等到了9月份,稻田画会更漂亮。”拾万镇副镇长王地生自豪地说。

谁能想到,这些稻田画竟出自地质队员倪佑波之手。

8年来,倪佑波以水稻为笔、稻田为布,为长虹村绘出了20多幅稻田画,而当地也靠稻田艺术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振兴路。

地质队员跨界“种”稻田画

47岁的倪佑波是大足区人,初中毕业后便到昆明地质学校工程测量专业学习,学成后成为了市地矿局107地质队的一名地质队员。跨界“种”稻田画,对倪佑波而言也很意外。

长虹村因地势平坦连片,一直有种水稻的传统。如何让种粮有钱赚?2018年王地生偶然刷到一条稻田画的短视频——讲述的是日本青森县田舍馆村通过打造巨幅稻田画吸引游客打卡,发展乡村旅游的故事。

“我们也可以发展稻田画!”王地生受此启发,向镇党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重庆,水稻一般在4月到5月插秧,8月成熟,而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没有游客来,若要用稻田画吸引游客,就要推迟插秧,让水稻在9月至10月收获。”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当年3月,在市农技总站的帮助下,王地生从浙江买回了100多斤5种不同颜色的晚稻品种。接着,王地生又找到团队,在图纸上设计稻田画。一切准备就绪后,到底由谁来“种”稻田画呢?几经周折他们找到了倪佑波,因为倪佑波是地质队员,擅长“种”稻田画最需要坐标定位技能。

为300亩的稻田画建立起近两万个坐标

对于倪佑波来说,“种”稻田画也是首次,能否成功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当年6月,倪佑波拿到稻田画设计图纸后就开始琢磨怎么落地。“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倪佑波回忆,图纸上除了有多种颜色外,还有异形的图形和弯曲的线条,要想把细节,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展现得栩栩如生,对坐标的精准度要求很高。“粗略估算,完成300亩的稻田画要打近两万个坐标!”

当他将稻田画的图形数据导入GPS卫星定位仪时,由于坐标点位太多,有的坐标连成了一团,很难区分。于是倪佑波将稻田画的设计图纸导入电脑作为底图,然后像刺鞋垫一样,顺着底图上的图形样式描边,再打点定坐标。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他为稻田画建立起近两万个坐标。

但当工人按照坐标栽秧时,又遇到了新问题:稻田画对水稻栽植精准度、标准度要求比较高,但工人凭经验栽出来的秧苗不整齐。

倪佑波经过上网学习以及询问老农等,统一了插秧标准:像用筷子一样,用拇指和食指的巧劲儿来插秧,这样种出来的秧苗既整齐又好看。

经过一周多的昼夜奋战,倪佑波终于将稻田画成功“种”到了田头。当年,农历秋分,稻田画迎来了“大考”。隆平五彩田园作为重庆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吸引了参会代表,以及媒体的关注。很快,长虹村的巨幅稻田画登上了热搜,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当年就迎来了6万余名游客。

种地也可以变得很时尚

见各方的反馈都不错,拾万镇决定将每年“种”稻田画的任务都交由倪佑波负责。同时,又给他出了“命题作文”:每年创作三幅不同主题的稻田画。隆平五彩田园曾是袁隆平工作的地方,要“种”一幅关于袁老的稻田画,表达缅怀;大足是“石刻之乡”,要“种”一幅关于石刻的稻田画,突出特色;要“种”一幅反映新重庆变化的稻田画,紧跟时代。

如今,倪佑波以水稻为笔、稻田为布,已为当地“种”出了20多幅稻田画,他也因此被称为“稻田绘画师”。

随着稻田画的影响逐步扩大,拾万镇也在稻田间建起了亭台等景观小品。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提档升级了5公里长的旅游公路,新修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长虹村的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

从2023年起,当地便陆续有人返回老家创业。目前,已有8位业主发展起种养业、乡村民宿和科普研学。依托稻田画这个IP,当地累计吸引游客超100万人,带动当地“土特产”年销售额上10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路。

为了让“种”出来的稻田画更精美,倪佑波花费近20万元,购买了一台更智能的GPS卫星定位仪,他想用更多栩栩如生的稻田画,告诉大家种地也可以变得很时尚。(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