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 上半年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8-11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重庆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以粮油加工、生态畜牧等千亿级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全市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市农业农村委介绍,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4.82亿元,同比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6%。

在政策引领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黔江区已建成20家设计存栏500头及以上的肉牛养殖场,今年上半年,累计出栏肉牛超过1万头,同比增长超20%。走进位于邻鄂镇的这家现代化肉牛养殖场,成群的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得益于“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牛儿们销路不愁。

重庆瑞宸兴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奎介绍:“存栏肉牛有2600多头,平均每头牛的利润大概在7000到8000元左右。”

黔江区畜牧发展中心畜牧生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华林说,帮助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企业、养殖户,享受贷款贴息、养殖保险补助、产业扶持资金等政策红利。同时,有序完善良种繁育、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

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牛出栏量15.8万头,同比增长5.8%,生猪出栏降幅收窄。畜牧生产逐步恢复的同时,全市夏粮再获丰收,产量126.5万吨,同比增长1%;经济作物生产也可圈可点,巴渝名优“土特产”质效双升 。

市农业农村委经济作物处处长詹灏透露,以全链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数字赋能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园林水果、蔬菜产量增幅3%以上,中药材采收面积增幅3.2%,茶叶增幅2.8%。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同样取得积极进展,县、镇、村的功能互补、机制互通、发展互促全面提速。在万州,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通过整合土地等要素资源,组建起水稻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和经营主体互利共赢。

万州区宜稼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汉告诉记者:“每年流转费43万余元,周围群众参加种植作业大概87人,村里每年产生分红4.2万余元。”

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村民方绍清说:“总共全年务工工资、流转费加起来,估计在1.6万元左右,我也很满意了。”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30亿元、村均3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5元,增长6.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市农业农村委研究室主任彭江明表示,紧盯年度目标,特别是当前要重点做好防灾、减灾,全力确保秋粮丰收,一体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联动改革,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