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120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结对帮扶121个村 巫溪“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富民兴村

--

日期: 2025-10-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深秋时节,巫溪凤凰工业园区重庆绿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麻利地将本地新鲜蔬菜分拣、加工,制成营养餐食材,送往各地学校。

截至目前,绿盛源食品公司的营养餐配送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每年签订60多份产销合同,采购金额达3000万元,带动当地3200户农户稳定增收。

绿盛源食品公司的营养餐配送项目不仅入选了全国“万企兴万村”优秀案例,更是近年来巫溪以“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富民兴村的真实写照。

自2021年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巫溪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巫溪的金融机构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利率政策,降低融资门槛,还创新开发了“鲁渝协作产业贷”“巫溪中药材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截至目前,巫溪各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有效缓解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2023年3月,巫溪县级龙头企业重庆展华药业有限公司获得北京同仁堂合作邀约,却因资金短缺导致订单受阻。关键时刻,重庆农商行巫溪支行主动上门,迅速通过“国担”业务为其注入300万元资金,成功促成合作,为企业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巫溪积极引导企业下乡考察,探索出产业兴村、项目带村、企业联村等多种帮扶模式,真正为乡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活力。

在通城镇,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的峰然食品公司推行“三保两分红”模式:保技术、保饲料、保收购,农户还能分产量、分利润。这种模式把公司、养殖场和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通城镇龙池村村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公司统一提供猪仔、饲料和技术,我们只管养,他们保底收购。去年,我家光养猪就挣了两万多元!”

同样是在通城镇,由成都市巫溪商会企业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小吃街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流转土地30亩,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00万元以上。在工地干活的李大哥告诉记者:“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有奔头!”

除了本地发力,东西部协作也为巫溪带来了新机遇。通过和山东泰安市工商联结对合作,巫溪争取到协作资金和物资超100万元。双方还共同举办产销对接大会、消费帮扶等活动,推动“巫溪特产”走进山东市场,销售额已达500万元。有了外援助力,巫溪的产业之路走得更稳了,也更远了。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消费帮扶成为重要一环。巫溪各商会企业积极联系多家县内外企业“以购代帮”,累计采购农产品300多万元。

重庆市工商联主席企业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推介巫溪土豆、腊肉等特产,帮助完成订单销售1200万余元。

走进红池腊鲜的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打包发往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腊肉订单。公司负责人郑彩成指着挂满车间的腊肉说:“我们被评为重庆市‘万企兴万村’典型项目后,销量增长了30%,更多养殖户也跟着受益。”

巫溪籍企业家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既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也热心公益帮扶。截至目前,巫溪籍企业家已促成文旅、药材加工、制造等6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达2.5亿元,爱心捐赠超过1000万元。

从订单农业到就业车间,从农旅融合到消费帮扶,巫溪的“万企兴万村”行动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格局。截至目前,巫溪全县已有120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结对帮扶121个村,实施项目346个,到位资金5.3亿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陈维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