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激活食农产业升级新动能
--
近日,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领军人物闭门会举行。这场聚焦产业“高端化突破、智能化转型、国际化布局”的“闭门之约”,以“圆桌围坐”的形式进行深度交流,试图打通政策、产业、区域、国际合作壁垒,为重庆食农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这一观点得到现场专家和企业的普遍认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强直言,重庆食农产业需从“传统加工”向“未来制造”跨越,大力推动超高压、3D打印、柔性制造等非热加工技术落地,既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风味,也能实现定制化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国际合作维度,加拿大肉类促进办公室及加拿大猪肉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怀特,也带来了中加食农领域合作的思考与期待。他提到,自己五年内第四次到访重庆,但加拿大整体对重庆的认知仍有提升空间,希望能让更多加拿大企业了解重庆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现场不少国内外企业代表带来了落地重庆、深耕重庆的实践与规划。美国通用磨坊中国区总裁苏强首次参会便表达了合作意愿,提及旗下哈根达斯、湾仔码头等品牌,他表示将深耕重庆市场,开发低糖、高蛋白的本地化口味产品;双汇集团代表则分享了“科技化、数字化、协同化”三维发展经验,建议重庆聚焦火锅、小面等特色食材,打造AI定制化产品,让“重庆味”走向全国;浙江青莲食品更是已落地项目,计划在重庆构建百万头无抗猪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无抗健康食品中心总部。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品牌,“一只酸奶牛”的发展故事格外接地气。其执行董事长李毅辉介绍,起源于重庆的“一只酸奶牛”已在西南布局近千家门店,今年单店营业额增长超20%,未来将通过产品创新拓展至3000家门店,力争2030年在香港上市,让“重庆网红”成长为“中国品牌”。
3个多小时的闭门会,没有空话套话,只有精准的问题剖析、务实的路径建议、真诚的合作意愿,更有国际合作的新期待。这场“关起门来”的深度交流,不仅锚定了重庆食农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搭建起资源对接、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平台。
据介绍,下一步重庆将围绕“集群发展、创新赋能、品牌打造、优化生态”四大方向发力,加快建设食农产业大脑,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深化“巴渝名优土特产”品牌培育,用好100亿元产业母基金,让更多优质“渝货”出圈,让食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农民日报 全媒体记者 邓俐 见习记者 吕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