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芯”为何摘得全球技术大奖?
--
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全球技术成就表彰仪式。重庆中一种业凭借“孟加拉国改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发展、验证和推广实践”,成功斩获“可持续植物生产与保护”领域的全球技术成就表彰,成为本年度我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种业企业。
全国种业企业有近千家,重庆中一种业为何会获此殊荣?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中一种业农业技术创新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其通过技术转型,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使命的高度认可。”中一种业相关负责人说。
中一种业是一家集油菜、水稻、玉米种子“育繁推”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自1994年成立以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持续增强现代化育种研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一粒粒良种从实验室奔向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袤田野。
结缘孟加拉国还得从一段故事说起。
孟加拉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共建国家,人口约1.72亿,国土面积仅10万余平方公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高产水稻成为其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同时,受饮食习惯影响,当地民众对稻米的粘手程度及口感有着独特要求。
而彼时,中一种业与重庆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垫江县携手打造“县企共建”模式,双方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共同构建了集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制种产业链。
后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一种业技术团队深入孟加拉国,启动适应性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然而,该国高温高湿的气候、频发的病虫害,以及不同于中国的土壤条件,为外来水稻品种的推广设置了重重障碍。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中一种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进行田间试验。经过4年持续攻坚与田间示范,2010年,团队成功推动首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当地审定,由此正式进入孟加拉国市场。
截至2025年,中一种业已在孟加拉国累计审定9个杂交水稻品种,实现稻种出口3000吨。其种植面积约占孟加拉国旱季杂交水稻面积的10%,累计产量突破140万吨。相较于当地主推品种,其产量增幅达3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中一种业不仅输出优质种子,更注重技术转移与人才孵化。企业每年为孟加拉国培训上百名杂交水稻技术员,有力助推当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一种业在孟加拉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培训。以当地NAC集团为例,该企业原本主营农药销售,通过推广中一种业的优质稻种,现已发展成为该国第二大杂交水稻种子销售企业,成功实现了从单一业务向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如今,中一种业在国内外建成种子生产基地3万余亩,良种推广面积累计达2.5亿亩。“我们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现代种业源头创新能力,依托数智力量提升加工生产能力。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高种业国际竞争力。”中一种业负责人说,未来,公司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技术推广示范,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助力全球粮食安全网络的建设。(新重庆-重庆日报 原创 记者 赵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