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渝北:青龙村村民杨三全 写村歌唱出家乡产业新变化

--

日期: 2023-10-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荒地变良地呃,柑橘一片黄呃!”

10月7日早晨,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五组的一处院坝传来朗朗歌声。唱歌的人名叫杨三全,今年64岁,这首名为《绿水青山家乡美》的村歌,便是他作的词。

“我创作了《大盛柑橘红》《绿水青山家乡美》《盛橘大盛满山坡》三首村歌,歌词写的是青龙村发展产业的故事。”杨三全说,过去青龙村土地撂荒严重,近年来乡亲们将土地入股,由村集体统一种植柑橘,如今荒地变成了“金山”,他想用这些村歌唱出家乡产业的新变化。

“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山”

在杨三全的书桌上,摆放着几张他创作的歌词单,其中一首名为《大盛柑橘红》的村歌,第一句歌词便描写了过去青龙村的面貌。

“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山。”杨三全一边哼唱,一边讲述——

2013年,时任青龙村第二支部书记的杨三全退休,离开家乡到贵州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当起了仓库管理员,“离开家乡实属无奈之举。”杨三全说,自己家中有2亩多地,却分散成好几块,种植效益不高,因此选择到外地打工。

青龙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过去土地分散,全村几乎都是“巴掌田”“鸡窝地”。

“我们做过统计,原先土地最分散的一家,3亩6分地分布在30多个地块。”青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介绍,青龙村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由于土地分散,无法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柑橘品质低,碰上行情不好,一斤柑橘有时只能卖几角钱,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80%的土地闲置。

“新栽的果树排成了行”

“新栽的果树排成了行,再也不是往年旧模样。”

哼着小曲,杨三全带记者来到房屋后面的一处山坡,只见一棵棵橘树顺着地势整齐排列,中间还留有机耕道。

“《大盛柑橘红》里这句歌词的灵感就是来自于此。”杨三全指着眼前的果园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2018年他拿出1.5亩土地入股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管理柑橘。

2018年初,青龙村开始整村进行土地整治,让陡坡变缓坡,土地合并成片,同时挖沟起垄,修建机耕道,以此发展柑橘产业。

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土地合并势必打破原来的界限。“地界遭抹平了,分不清哪块地是自己的。”村民们有所顾虑,一开始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

在动员大会上,杨三全表示他愿意拿出土地入股,第二天便去镇上买了锯子和锄头,将地里的杂草清除。有了这位老支书带头,大家最终同意拿出土地,青龙村的土地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018年底,青龙村完成整村土地整治,让可耕种土地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青龙村还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制定了“8:2+1”股份分红模式,其中村民占股80%,村集体占股20%,并成立一支农机专业服务队,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和管护,同时还承接社会化服务等业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盛橘满坡是金山”

今年中秋节前,青龙村举行了分红大会,504户村民共同分享100万元的“大红包”。

去年,青龙村柑橘销售突破40万斤,实现收益80万元,加上合作社的农机专业服务队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承接城区绿化工程等业务,村集体经济共计收益157万元,在“双节”来临之际拿出100万元分红。

“这是我第二次拿到1000多元的分红。”杨三全说,在首次分红后,他便创作出了《绿水青山家乡美》。今年分红大会的发言中,杨三全又用歌中“盛橘满坡是金山”歌词表达了自己的欢喜之情。

“金山”的背后,是青龙村打造的一套柑橘智慧管理系统。

在青龙村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张三维数字地图,上面显示着柑橘的种植规模、土壤环境、长势分析等数据。

“这是我们运用5G、近地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的‘无人果园数字化管理云平台’。”村干部邹雪介绍,整个果园布设了数据采集设备,可实时监测果园内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数据信息,同时还可远程操控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让整片果园实现精准化管理。

目前,青龙村正在打造柑橘科普馆,将发展农事体验、田园采摘、科普研学等新业态,这也为杨三全带来新的创作灵感。

“现场采摘整得好,游客来了,热闹!”在《盛橘大盛满山坡》的歌词中,杨三全描绘出一幅乡村旅游的景象。

“接下来我还会围绕村上的旅游产业,创作出更多的村歌,唱出家乡产业发展的变化。”杨三全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