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城口: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 走好山区强县富民之路

--

日期: 2024-09-1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从红色历史中走来,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去——9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城口县相关负责人围绕“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 走好山区强县富民之路”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山区强县富民新篇章
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介绍,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最北端、渝川陕接合部。它曾是重庆唯一成建制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是红色之城;位于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是生态之城;夏季平均气温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是宜居之城。
近年来,城口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山区强县富民新篇章,努力在秦巴山区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高质量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该县把文旅康养作为主赛道,亢谷、土城红军老街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乡村旅游集群片区7个,大巴山森林人家超2000户,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全面融入全市“33618”制造业体系。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新能源,打造中药材、城口老腊肉两个50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在地面积达38万亩,城口老腊肉年产量突破1.2万吨,赵孝春城口老腊肉获评“中华老字号”,城口的食用菌、灵芝孢子粉、山神漆器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关键变量,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比超90%。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先行区试点,实施国储林建设70万亩,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带动2万多农户稳定增收,大森林变成了“聚宝盆”。
城口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美丽环境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该县始终把保护生态作为最大责任,抓好大巴山国家级自保区、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2.8%、在重庆所有区县中居第一位;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水质清洁。城口蓝、城口绿成为最靓丽的底色。
推动“产品出山、游客进山”
城口产品销售规模年均增速有望超过25%
正在进行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建设的城口,如何推动“产品出山、游客进山”?城口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董奕锋介绍,城口通过四大举措不断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持续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培育龙头企业20个以上。如城口老腊肉,有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采用民间秘方加工而成,其制作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味美纯正而享誉全国,是全国腊肉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达6.9亿元。近年来,城口不断推动这项特色产业实现“再出发”,发展精深加工产品6类18种,入选全市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年销量已超1.2万吨,畅销全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10多个国家地区,更重要的是城口老腊肉将全县60%以上的农户镶嵌进老腊肉全产业链中,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二是在产品销售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用好鲁渝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单位帮扶、“万企兴万村”等消费帮扶机制基础上,近年该县举办有城口辨识度的彩叶节、自行车骑行爬坡赛、乐GO城口电商直播节等消费活动,推动“旅游、文化、体育、美食”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注重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消费市场链接,把城口漆艺作为旅游商品“主打”,丰富产品6类13种,涌现出山神漆器、法国文森·漆等工艺美术产品,山神漆器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近三年城口消费帮扶采购总额超过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四是品牌建设呈现新成效。坚持以品质树品牌,健全食品及农产品标准体系,严格规范溯源体系、认证体系,115家经营主体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持续扩大“大巴山硒谷”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达到65个以上,越来越多的城口“山货”成为消费市场的“山珍”。
董奕锋表示,下一步城口将聚焦生产、质量、流通、品牌、联农“五端”建设,扎实推进消费帮扶18项重点任务、33个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城口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力争实现产品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
集体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村超90%
城口“三个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城口全面深化改革和强村富民的标志性工作。今年1-8月,该县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收益3133.42万元,同比增长47.56%。
据统计,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逾10万元的村占比已经超过了90%。城口县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国进介绍,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得益于城口主要采取了“三个三”。
一是建好“三级平台”。在县级层面,该县成立大巴山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中心和管理公司,推进“强村”带“弱村”联动发展。在乡级层面,探索组建强村公司,统一管理运营集体资产,促进资源连片开发。如在河鱼乡、岚天乡组建了强村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村入股的“沉睡”资产,累计撬动国有资本、社会资本2.62亿元发展乡村产业,村均收益超过18万元。在村级层面,成立19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清理确权集体资产30.8亿元、可经营性资产10亿元,集体土地林地资产426.8万亩。
二是坚持激活“三大要素”。该县探索制定了一套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7个管理办法。首先是激发人的活力,累计培育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创业能人392名;其次是挖掘地的潜力,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用地政策,开展“房票”“地票”“林票”改革试点;发挥钱的动力,统筹资金1.5亿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将价值7.5亿元的固定资产交由村集体运营,撬动社会资本9亿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坚持抓实“三个关键”。该县抓实多元增收,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6种增收模式,今年城口村集体实施的特色产业、农村“五小”项目共268个。抓实数字赋能,研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件事”应用,形成村集体“三资”数据一张网、资产一本账、管理一体化、交易一平台,该应用已纳入全市数字重庆建设“三个一批”重点推广。抓实风险防范,建立项目评审、抵押担保、风险预警、民主决策、资产折旧5项机制,探索“县聘、乡管、村用”村级财务统一委托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