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巴山,万象“耕”新。在城口县蓼子乡广袤的田野间,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冷链物流车整装待发、中药材幼苗茁壮成长,勾勒出一幅活力四射的春耕图景。今年以来,该乡锚定“稳产保供、提质增效”目标,通过政策赋能、技术支撑、全链发展三向发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政策活水润沃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乡党委建立“政策包村到户”机制,统筹耕地力补贴、特色产业奖补等9项惠农政策,组建14支党员宣讲队开展“院坝讲政策”活动87场次。2024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2万亩,整合约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农机具更新等项目。“现在种粮有补贴、遇灾有保险,我们村又扩种了50亩油菜。”明安村党支部书记肖仁俊说。
技术赋能助发展,服务群众促增收。全乡构建“专家工作站+乡土人才库”技术服务体系,邀请县级农技专家与50余名乡村两级农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结对,在13个村(社区)设立“春耕诊所”服务点。新开村党支部书记康正荣带领村民发展200亩箭叶淫羊藿,县林业局专家从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水分管理到施肥与营养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全程指导。“今年种植亩产好,价位高,还有补贴,我要继续发动群众参与进来,促进增收”康正荣指着地里成片的箭叶淫羊藿介绍。
全链融合强产业,畅通城乡双循环。立足“前河冷水鱼”“构树生态猪”两大特色标志产品,创新“网络快销+冷链直供”模式。冷水鱼养殖基地通过“航空+高铁”冷链物流,实现24小时直达北上广深,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养殖大户王守令的直播间里,生态猪肉、黑标腊肉等产品日均成交2万余元。“我们正在探索产销一体化模式,为农产品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高速通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让优质农产品以更新鲜的姿态、更合理的价格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乡党委专职副书记施令透露。(任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