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清升镇立足资源禀赋,盘活闲置土地,瞅准“鸡”遇,培育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底气。
在重庆市荣昌区珅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非笼蛋鸡养殖基地内,三五成群的散养蛋鸡,或闲逛溜达,或埋头觅食,或追逐嬉戏,呈现出一派祥和的田园景象。
基地负责人张连勇拎着装满黑麦草和艾草的竹筐,熟练地将草料撒向鸡群。“每天喂两次食、捡两次蛋,鸡蛋新鲜,销路不愁!”忙完喂食,他又钻进鸡舍,弯腰拾起还带着余温的鸡蛋。不一会儿,竹篮里便堆满了红润透亮的鸡蛋,张连勇笑得合不拢嘴。
重庆市荣昌区珅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农业科学领域及养殖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非笼蛋鸡养殖是其“拿手戏”。目前,该公司基地占地150余亩,养着金粉3号、本地土鸡、黑凤三个品种共1.5万羽蛋鸡,年产蛋63万斤,年产值超630万元。
与普通笼养不同,这里的蛋鸡能自由活动、筑巢甚至“飞檐走壁”。“散养鸡活动量大,产的蛋品质高,一斤能卖到10元到12元。”张连勇介绍,基地现有8000羽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日均产蛋7440枚,产蛋率高达93%。
好鸡蛋离不开好伙食。基地用玉米、黑麦草和艾草调配饲料,产出的鸡蛋不仅蛋黄饱满、蛋香浓郁,连鸡肉也格外细嫩,深受市场青睐。“每天都要送出7500多枚蛋,订单排着队呢!”张连勇边说边指向正在施工的自动化鸡舍和微生物发酵车间,“4月投用后,能再养5万羽鸡,年产值能上升至1500万元。”
产业旺了,村民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基地常年雇着7名固定员工,忙时还招临时工,一年带动周边500多人务工增收。火烧店社区居民罗洪文在基地种了3年草料,每天收割黑麦草和艾草喂鸡,月工资三四千元。“家门口干活,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日子有奔头!”他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村民端稳“技术饭碗”,基地每年开培训班,教村民养殖技术、疫病防治和环保知识。大伙儿学了本事,有的进基地上班,有的自己搞起小规模养殖,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张连勇的养殖场,是清升镇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整合土地、资金和人力,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发展12家特色种植养殖企业和大户,带动2000多名群众年均增收3万元。
眼下,清升镇正谋划蛋鸡产业“升级版”:推广智能化养殖设备,构建全产业链,提升鸡蛋品质和附加值。小小一枚鸡蛋,正撬动清升镇的乡村振兴大事业,让田野上的“致富梦”照进现实。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