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口县岚天乡人大坚持以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写好乡村振兴文章为主线,找准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点,通过“高点站位、深入调研、补齐短板”三步走,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规划科学化、项目高效化、服务标准化、环境优质化”,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高点站位抓落实 打好“提前量”
站位“乡村旅游规划”。紧扣岚天乡打造“川渝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助推乡村旅游作为乡人大履职核心。以“规划引领、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为抓手,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提升森林人家品质”“挖掘民宿文化资源”等建议23条,形成《岚天乡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全乡新增旅游标识50处,打造特色旅游路线3条,2024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
站位“重点项目推进”。聚焦“乐上渔舟综合体”“岚天麓精品民宿示范村”等12个全乡重点文旅项目,乡人大主席团成员牵头成立专项协调组,针对项目用地流转、坟墓迁移等难点,组织30名人大代表一线蹲点,协调解决征地纠纷、建设纠纷等15起,推动2024年20余个项目开工率实现100%,带动10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
站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人大监督重点。大力开展“碧水青山守护”专项行动,组织代表巡查河道16次,督办整改非法垂钓3起,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宣传60余场次,推动全乡垃圾分类覆盖率提升至85%,有力助推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旅游竞争力。
深入调研强落实 打准“精细度”
调研“游客需求体验”。以“游客满意就是金标准”为导向,开展“问需于游客、问计于企业、问效于群众”活动。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问卷、开放回音壁等方式,收集游客反馈问题42条,形成“提升餐饮特色化”“完善亲子设施”等整改清单,督办乡政府新建旅游厕所3座、增设景点休憩凳椅30处,修缮旅游步道3.8公里,游客满意度达98%。创新推出“有岚事·找代表”服务,7名机关干部代表通过“扫码找代表”在线受理建议,15名森林人家代表动态参与现场解答咨询、化解纠纷,获游客点赞。
调研“产业发展瓶颈”。瞄准乡村旅游产业链薄弱环节,邀请西南大学乡村振兴学者、市场经营主体召开“乡村振兴茶话会”,提出“发展农旅融合亲子体验项目”“培育本土文旅品牌”等建议18条。推动建成“岚天刺绣工坊”“半分共享菜园”等特色产业项目3个,带动就业30余人,2024年全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700万元。
调研“乡风文明提升”。围绕“文明乡风助力旅游提质”,巩固全国文明村镇成果,开展“代表联户促新风”活动。
补齐短板见落实 打好“关键仗”
补“服务设施短板”。针对森林人家“散、弱、小”问题,实施“提质培优”工程,制定《森林人家星级评定标准》,挂牌“示范户”10家;引入社会资本建成新建云渡、及屋等餐宿游综合体3个。2024年,森林人家平均入住率提高至35%,营收同比增长15%。
补“环境治理短板”。聚焦“全域无垃圾”目标,推行“网格化+代表包片”机制。通过广泛征集民情民意建立“红绿黑”积分管理制度,每月考评通报,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目前,全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补“文化传承短板”。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助力旅游内涵提升。组织代表走访漆艺、园艺、木工等老艺人30人次,整理钱棍舞故事、山歌民谣等非遗资料12册;推动建成“私塾馆”“婚庆堂”“旺火塘”等文化阵地6处,开发“钱棍舞研学”“竹编刺绣体验”“传统婚庆体验”等文旅产品3类。2024年,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县内外游客1.2万人次,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下一步,岚天乡人大将持续聚焦全市乡村振兴示范乡、全市全域旅游示范乡、全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和大巴山硒谷小镇“四乡一镇”建设,深化代表履职机制,不断创新履职方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为打造秦巴山区强乡富民现代化新岚天贡献人大力量。(杨世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