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走进满月镇,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掩映,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宣传语随处可见,一幅春意盎然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去年以来,满月镇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主抓手”“动力源”,立足本地实际,以点带面促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提升、遍地开花,以和美劲风吹出美丽乡村新韵味,走出一条具有满月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产业旺”促“乡村兴”
“‘满月山货’品种这么多,我真是没想到!”春节前夕,在满月镇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大赛产品展示活动现场,市民对“满月山货”称赞不已。
近年来,满月镇坚持党建带动、产业拉动、抱团联动,立足山地资源禀赋、聚焦生态特色,实施“旅游+1122+N”产业布局,锚定“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镇”建设目标,扩面提质“一药一薯”主导产业,马扎营种薯繁育基地及专家大院投产达效,鲁渝协作高山设施蔬菜完成试验定植,“崖柏之村”项目点“绿”成“金”。
在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做强旅游康养产业?雪宝山马扎营市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创建,建成“天上满月”游客接待中心,“人合·月海”避暑地产开盘预售,规范发展趣野等露营基地10家,顶星村获评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天上满月、康养胜地”名片擦得更亮。
“三产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于实现增产与增收的有机统一。”满月镇党委书记胡军介绍,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满月镇以农业生产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优势集聚、精准链接、体制创新等举措,深入推进“强镇带村”和“强村富民”改革试点,大力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富民”计划,培优做实镇投公司、强村公司,“满月山货”畅通畅销,全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0万元,甘泉村经济联合社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
如今,满月镇锚定“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镇”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旅为牵引、农为基础、农旅融合”的产业兴旺之路。
以“环境美”促“生态优”
初春清晨,满月镇马营村高高的山头上,绿色植被披着薄薄雪霜,条条小溪缓缓流淌,形成了东里河最美的风景。
满月镇位于我区北部山区,辖区有6条河流经过。为全面落实河长制,该镇完善巡河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包村领导“分片包段”责任体系,通过监测巡河APP后台数据进行“周通报、月考核、季督查、年评定”,并挂钩年终成效考核,确保水源生态持续向好。
全镇森林面积16.6万亩,森林覆盖率82.96%……这是绿色满月的硬实力。满月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在考核体系、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镇、村(社区)林长队伍,要求镇级林长每季度、村级林长每月巡林护林至少一次,村级护林员每月开展森林巡护22次以上。
乡村要振兴,优美宜居的环境是关键。打造美丽庭院68个,整治改造柴棚圈舍156处……满月镇深入实施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以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村容村貌为目标,在绿化美化、日常管理、联动共创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为乡村面貌塑形铸魂。
为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满月镇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利用率均达90%以上。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新建垃圾分类亭10个,收集清运率达100%。改造光伏屋顶120户,卫生改厕345户,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这项民生工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色更足。
以“乡村治”促“百姓安”
“大院子善美小院附近有不少垃圾”“房屋的墙体上有乱涂乱画”……甘泉村村民叶泽贵将这些画面拍下,立即将图片发给村干部。叶泽贵是大院子善美小院的网格员,他收集民情、热心服务、化解矛盾……事无巨细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满月镇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推动实现网格沉下去、问题浮上来、管控全覆盖。按照就近服务管理原则,将全镇6村1社区调整优化为15个网格,以10—30户邻近院落为标准划分微网格(善美小院)119个。在重新划分网格的基础上,每个网格建立1个党小组,由网格长担任党小组组长。
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内在要求。满月镇紧紧围绕“自治有序、法治有力、德治有效”目标,以自治增活力,细化完善“村规民约”,分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以法治立规矩,“一是一”说理室全覆盖建立,就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以德治扬正气,设立“红黑道德榜”,组建“美德劝导员”队伍。
针对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满月镇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方式,隆重举办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消夏避暑音乐节等重大活动,激活优秀乡村文化魅力;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无事酒等问题清零;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解决群众心头难事,“小院家”数字应用场景赋能乡村善治。
唯有乡村治,方能百姓安。随着满月镇乡村治理短板的加快补齐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全力推进,实现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个体美到全域美的转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