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梁平:竹签小厂自研设备 将在80%竹屑废料变宝卖“天价”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3-13
字体:

3月5日,曹丙言接待了两位客商,一位来自北京、一位来自广东,他们不但订购了100万元竹制品,还打算投资新上马的竹粉加工项目。

曹丙言65岁,来自河南,在梁平区竹山镇邵沟村加工竹签20年,而今产品全部销往海外。去年,他的竹签产值仅有400万元。今年,曹丙言与人合伙研发的竹粉加工设备投用,全年产值预计将飙升到2000万元。

从最初竹签半成品代工到自主研发先进的竹粉加工设备,从每吨70元的废料处理到每吨16万元的尖端材料。在梁平百里竹海深处,曹丙言与他的合作伙伴正书写竹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围样本。

这个春天,记者走进35万亩竹海掩映的创新工场,解码"梁平竹"逐鹿全球市场的绿色密码。

探索八成竹屑“变废为宝”新路径

3月的邵沟村,空气里飘着新鲜竹材的清香。在曹丙言的竹签加工厂,竹签、竹筷、寿司卷帘、水果叉等又一批竹制品即将发往日韩、欧盟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回到2005年,中药材商人出身的曹丙言敏锐捕捉到竹制品外贸商机,带着全部家当扎根梁平,办起了竹签加工厂。

彼时的竹签加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半成品价格1100元/吨,成品却能升至2400元。2010年,曹丙言升级加工成品,工厂年消耗毛竹3000余吨,产品远销五大洲。

“加工量越大,心头越不是滋味。”曹丙言坦言,竹签加工要经历破竹、断料、冲条、开片、拉丝、打磨、削尖、筛选等多道工序,整个流程下来毛竹利用率仅有18-20%,其余80%成了竹节、竹粉、竹片、竹屑等废品。“堆码越来越多,既影响环境,又占用厂房。”

曹丙言尝试过竹炭加工,但环保不达标;试验过竹荪菌培育,又受困资金链。他抚摸着发黄的实验记录本苦笑。最艰难时,80%的竹材边角料只能以燃料形式贱卖,每吨收益不足百元。这种粗放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让企业陷入“规模越大、浪费越甚”的怪圈。

望着堆积如山的竹废料,曹丙言时常在思索,但他坚信,“每加工1吨成品,就有0.8吨废料,它们应该可以创造更大价值。”

毛竹传统加工模式平均利用率不足20%。当时,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 如何让“绿色银行”真正生金?这个问题,曹丙言与同行都在摸索。

研发竹粉加工设备推进“全竹利用”

转机出现在2019年。曹丙言结识同乡孟欢迎时,这位深耕竹产业多年的行家,在安徽有加工厂,正为找不到优质竹源发愁。于是,两人相约考察梁平百里竹海。

“检测结果显示,梁平竹材富硒、镁、锌,重金属含量为零!”孟欢迎的惊叹揭开了新篇章。技术论证,竹粉加工不仅能解决废料处理难题,还可以生产竹制餐具、吸管、餐食、家具、毛巾、包装盒、包装袋、地板、壁板等。他欣喜地告诉记者曹丙言,“全竹利用,这将是一座金山银山!”

孟欢迎介绍,用竹粉做药剂的焊条,还被选用于航天器密封舱、核潜艇等尖端领域的焊接工序。竹制纤维可降解餐盒,具有环保、可降解、密封性好,高温无毒、可微波、可锁鲜、可冷藏、不发软、不变形、不透水的优良特性。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就在2019年,这对河南老乡一拍即合,孟欢迎追随曹丙言来到梁平,成立重庆竹贸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竹贸通),但两人搜遍了网络,都没找到竹粉加工设备的相关信息。

“既然买不到,我们就自己造!”两人随即组建研发团队,在邵沟村的简易厂房里开启攻坚。从竹材预处理到超微粉碎,从粉尘回收到智能温控,6年间耗资2000多万元,他们终于研发出全自动竹粉生产线。

构建全产业链打造百亿产业不是梦

记者在竹贸通车间看到,10米高的竹粉加工设备正将竹屑转化为不同目数的精细竹粉。

“这里加工的竹粉,再不用烘烤。”孟欢迎介绍,这套设备可以加工50-2000的竹粉,最细的竹粉直径只有0.5微米。他说,“现在,我们不但能加工竹粉,还可以生产竹粉设备。”

去年底,该套设备已投用,每月可加工竹粉150吨。目前来自广东、江西、重庆主城的商家购买了3套设备,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现在,1吨竹粉平均售价2000元,但竹粉加工成衍生产品附加值更高。比如新能源钠电池需要的竹粉,每吨价格6000元;地膜、方便袋等降解性材料,每吨卖到5000多元;食品级保健用竹粉每吨更是高达16万元。

“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多个地方邀请我们去投资建厂。” 年前,曹丙言与孟欢迎到梁平高新区考察,打算租赁6000平方米厂房,布局竹粉设备制造、可降解餐具生产、竹纤维研发等业态,形成从竹梢到竹根的完整产业链。他们表示,“梁平有丰富、独特的竹材资源,营商环境又好,还是愿意留下来发展。”

数据印证着转型成效:原本400万元年产值的竹签厂,因竹粉深加工加持,今年预计营收将突破2000万元。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曹丙言与孟欢迎正谋划包装项目,以商招商引进资金和人才,构建竹笋、竹荪菌、竹签、竹粉、竹粉设备、竹粉衍生品等全产业链,他们表示,“要‘吃干榨净’竹资源、盘大做强竹产业。”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