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永川:授人以“鱼” “星湖乳鱼”的逆袭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4-01
字体:

一条游弋了千年的鱼摆摆,悄然跃“农”门压出大“水花”,这就是永川星湖乳鱼的逆袭。

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因盛产“乳鱼”和“水花”蜚声在外,该区决定再加一把力,在养好鱼的同时,把生态养殖和以鱼为核心的餐饮、文旅全产业链做起来。

从鱼卵孵化“水花”培育成乳鱼,到创制20多道乳鱼菜品,再到打响“永川星湖乳鱼”品牌,一场授人以“鱼”的新场景正徐徐展开,永川鱼摆摆真的"不摆了"。

永川星湖乳鱼新闻发布会上,这条一游千年的“鱼摆摆”揭开了神秘面纱。

本期渝州瞭望台,为你多维度解析“永川星湖乳鱼”的逆袭之路。

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年年有“鱼”

外出学艺激活千年乳鱼

永川星湖乳鱼,有着不一般的“身世”。

彼时,北宋诗人梅尧臣曾以诗句“岸之侧,多菖蒲,蒲之下,多乳鱼,乳鱼可以馔,菖蒲可以葅。”描绘这一独特美食。

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智勇告诉记者,乳鱼之名源于其体形小巧——鱼卵孵化4天左右称为“水花”,经2——3个月培育、重量达50——200克的小鱼即为乳鱼。

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双竹渔业协会会长刘文俊补充道:“永川星湖乳鱼还源起于‘永川水花’的不断成长。”

卫星湖街道,因境内有卫星湖而得名。

俯瞰大竹溪村养殖基地鱼塘。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燊摄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置身千亩卫星湖,只见碧波荡漾,水质纯净无污染,这为渔业养殖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好水未必能让乳鱼满血复活。

相比养殖商品鱼,养鱼苗的难度大多了。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百乐大队(即现在的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8位村民就外出求学,带回来鱼苗繁育技术,“水花”产业从此便在当地扎了根。繁育鱼苗技术要求高,掌握起来比较难;另外,村民只会一年一繁技术,鱼苗产量低,经济效益上不去,所以搞“水花”养殖的村民并不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刘文俊和村里十多位村民接过上一辈人的班养起了鱼苗。这些“渔二代”年轻人头脑灵活,开始琢磨怎么提高鱼苗的产量以增加收益。

1993年,鱼苗一年三繁技术取得成功。“这项新技术可以让鱼一年产三次卵,产卵总数也极大增加!”回忆起当年的“壮举”,刘文俊仍有些激动。

由于产量大幅增加以及供应周期变长,“水花”产业变得有利可图,大竹溪村养鱼苗的村民和慕名前来买鱼苗的人也越来越多,“水花”产业渐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也成立了渔业协会抱团发展。

与此同时,永川区对于这项富民产业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当地引导推进注册了“永川水花”地理商标,帮助“永川水花”走出去,产品销售范围迅速扩展到全国10多个省市,并出口至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特别是在“永川水花”发展过程中,一度暴露出养殖尾水污染问题,面临关停危险时,争取投资1500余万元深化水花基地养殖尾水治理,让“永川水花”蝶变重生。

“如今,我们基地养殖水面超过500亩,去年产值3000多万元。”刘文俊介绍道,目前大竹溪村年产“永川水花”50多亿尾,鱼苗20多亿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鱼苗养殖基地,在全国也能挤进前三强。

大竹溪村村民投喂鱼饲料。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大智若“鱼”

围绕养鱼品鱼一鱼两吃

曾几何时,养鱼农户宁可让鱼塘空着,也不愿养成品鱼。

双竹渔业协会会长刘文俊一语道破玄机:“因为鱼苗主要在3月至8月繁育,因此村民们大多是忙半年耍半年,以前渔业协会就动员试养成鱼,可是仅有几家响应,大家觉得养成品鱼性价比不高,养鱼苗,每亩池塘高的能挣四五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而要是把鱼苗养到成品鱼再卖,周期太长、风险也高!”

大竹溪村打龙坡小组村民谷山水对此深有体会,早期养成鱼效益还比较好,不过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再加上刘文俊所述风险问题,平均下来每亩纯收入只有几百元。

传统优势产业要保持持续推动力,得向创新找突破口。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智勇介绍,他们在查古代典籍时发现,永川在宋代就有吃乳鱼(即鱼苗在鱼塘中生长四五个月后、几厘米长的小鱼)的传统。他们就想,何不利用这个传统,发展乳鱼养殖?

于是,一套脱胎于“永川水花”的产业升级方案在卫星湖人的不断尝试之中逐渐成熟起来:利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永川星湖乳鱼”基地;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对“永川星湖乳鱼”进行加工,开发休闲旅游食品;发展科普研学体验,策划美食小镇……

村民谷山水在家里鱼塘捕鱼。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燊摄

“我现在转型发展了约50亩‘永川星湖乳鱼’,现在还处于初期尝试阶段,年收入大概有几十万吧!”谷山水告诉记者。据了解,据介绍,大竹溪村目前发展的“永川星湖乳鱼”达产后,年销售乳鱼将达到15万斤以上,年产值约260万元。

发展循环经济需生产端、消费端两头发力。为让“永川星湖乳鱼”走向更广市场,永川已经开展了多期标准化烹饪培训,联合乐和乐都两江假日酒店、“永川星湖鱼”旗舰店、卫星湖美食街区、天膳宫等餐饮名店,统一品质与风味,现已推出梅花鹿肉酱干烧飞燕乳鱼、酸汤“永川星湖乳鱼”、蒜香生焗乳鱼、豆豉乳鱼、粉蒸乳鱼等二十多款乳鱼菜品。

“我们将建立‘永川星湖乳鱼’品牌形象,完善商标、品牌申请,联合镇街、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制定‘永川星湖乳鱼’菜品标准,明确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标识授权使用评价等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辨识度。”永川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周茜表示,如今星湖系列美食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接下来将加强产业推广、丰富宣传内容、强化品牌打造,进一步挖掘有民间特色、历史沿袭、百姓认可的“永川星湖乳鱼”。

找准症结用对方法,大智若“鱼”的永川,一步步推动“星湖乳鱼”登堂入室。

村民谷山水展示刚打的“永川星湖乳鱼”。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燊摄

授人以“鱼”

三产融合迭代产业场景

将鱼“养活”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鱼”打通和延伸产业链。

“立足实际,我们深度挖掘‘永川星湖乳鱼’潜在价值,现已初步形成‘永川水花+永川星湖乳鱼特色美食+永川旅游商品’产业链。”卫星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周霞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永川星湖乳鱼”的品牌价值,永川区积极推动其食品工业的发展。重庆市百乐食品有限公司的重组与改扩建,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结合永川当地的特色,生产出高品质的乳鱼休闲食品。这些产品不仅要在本地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重庆市百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灵表示,该公司计划投入1.5亿元,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开发乳鱼干、乳鱼旅游商品等,让“永川星湖乳鱼”系列旅游产品走得更远。

永川区还计划打造美食小镇,将“永川星湖乳鱼”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形成“美食+场景”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挖掘饮食文化内涵、推广文创品牌,推动特色餐饮与周边旅游节点、文创联动,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梅花鹿肉酱干烧飞燕乳鱼。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燊摄

在卫星湖街道,设置有旅游“打卡点”。游客们在品尝“永川星湖乳鱼”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丰富的文化活动。这种美食与美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进一步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让游客舌尖有记忆、体验有共鸣。

“我们酒店研发了28款‘永川星湖乳鱼’菜品,很受游客欢迎。地方特色美食有效地增进了游客旅行的沉浸感。”乐和乐都两江酒店餐娱部负责人石国霞表示。

永川区文旅委副主任丁峰说:“‘跟着美食去旅行’,让景区与美食双向奔赴,必将助推‘永川星湖乳鱼’走向全国。”

为进一步缩短销售半径,卫星湖街道在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同时利用辖区已建成的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销售的格局,让“永川星湖乳鱼”及其加工产品可以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永川区通过挖掘“永川水花”养殖业传统,发展“永川星湖乳鱼”特色美食,并延伸出食品工业、美食小镇和特色鱼旅游商品等商业链条,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永川水花”和“永川星湖乳鱼”必将在永川这片土地上掀起更大的波澜,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永川星湖乳鱼”菜品。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燊摄

主政者说

永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漆远英:

农文旅商相融合

将“星湖乳鱼”打造为永川新名片

“永川星湖乳鱼”这条鱼摆摆,能够跃“农”门串起全产业链,离不开养鱼人五十年的坚持,离不开产业闭环的打造,也离不开政企的双向奔赴,用技术、资金和场景,共同赋能“乳鱼”归来。永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漆远英在接受第1眼TV-华龙网采访时表示,接下来,该区会推动农文旅商的融合,将“星湖乳鱼”打造为永川新名片。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永川区在推动“永川水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支持和创新举措?

漆远英:永川区在推动“永川水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和创新举措。

在政策支持方面,永川区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为“永川水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例如,对“永川水花”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帮助养殖户建设尾水处理设施,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永川区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永川水花”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为养殖户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在品牌建设方面,永川区积极注册“星湖乳鱼”商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辖区餐饮企业以此推出干烧乳鱼、糖醋乳鱼等30余款特色菜品,让“永川星湖乳鱼”走上餐桌,形成“从水花鱼苗到乳鱼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同时,永川区还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开发“永川星湖乳鱼”旅游商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

在产业融合上,永川区积极推动“永川星湖乳鱼”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永川星湖乳鱼”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品尝美食、体验渔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永川区还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开发“永川星湖乳鱼”旅游商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永川区在推进“永川水花”和“永川星湖乳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助力乡村振兴?

漆远英:永川区在推进“永川水花”和“永川星湖乳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永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改善临江河水环境质量,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大竹溪流域水花基地段“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防治”治理工程,对养殖尾水进行多级净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永川区还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产业发展规划中,永川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永川星湖乳鱼”养殖基地建设中,注重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打造集养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

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和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永川区还加强了对渔业产业的科技支撑,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乐和乐都和永川星湖乳鱼是永川两大IP,两者之间今后计划如何联动发展呢?

漆远英:“永川星湖乳鱼”是卫星湖街道推出的特色美食,特点是鲜嫩味美且营养丰富,而乐和乐都主题公园是位于卫星湖街道集游乐、动物观赏、演艺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主打家庭娱乐和亲子体验。

永川将通过“主题场景融合、消费链条延伸、品牌价值共享”三大维度,构建卫星湖“游乐+美食+生态”三位一体的文旅新生态。也就是将两者资源共享、客源互导、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以及增加消费场景就可以很好地联动起来。

一是通过卫星湖街道的“永川星湖乳鱼”美食活动,串联乐和乐都的游乐设施和乳鱼体验、开发联名文创产品,真正让“游乐和乐都,品星湖乳鱼”成为一张响亮旅游名片。

二是通过购买乐和乐都门票赠送永川星湖乳鱼品尝体验券,卫星湖街道餐饮门店,推出优惠套餐这种方式,促进游客双向流动。

三是在乐和乐都增设乳鱼文化展区,通过互动展览让游客了解“永川星湖乳鱼”的成长生态和烹饪方式,以及菜品特色,这样既科普了游客,又推广了美食。同时,借助乐和乐都已有的线上平台宣传“永川星湖乳鱼”,扩大影响力。

记者手记

从“永川水花”到“永川星湖乳鱼”,永川不断实现地方特色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凸显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