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江津:泥土芬芳到机器轰鸣 吴滩镇乡村振兴的“造血实验”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4-07
字体:

第1眼TV-华龙网讯(夏国燕 姜好)永津高速近日已建成通车,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二十几分钟可达江津城区和永川城区,并与九永高速、江泸北线等多条高速衔接转换,形成区域物流快速环线走廊。

永津高速串联起永川茶山竹海、江津四面山、聂荣臻故里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加速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吴滩镇迎来发展新机遇。

春天的吴滩镇,有充满诗意的乡村和田野,有儿时记忆中的象外婆庄园,有繁忙生产的车间,有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探索,一切都见证着乡村振兴动人的篇章。

环境亮了 游客来了

吴滩镇郎家村服务中心一角的积分超市兑换区,摆放着洗洁精、香皂、衣架等十几种日用品,每种物品又明确标出兑换的积分数量。

村民拿自己的卫生积分,就可免费兑换相应的物品。这些积分从哪里来?

郎家村党委副书记蔡俊杰介绍,早在去年,村里就开始推行使用“小院家”小程序。村里利用这个线上平台对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进行考评打分,并折算相应积分。村民凭积分兑换一些家用品,以此激励各家各户把环境卫生保持好。

走进郎家村的各个村湾,春花掩映竹篱笆,精美壁画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打趣说,环境卫生干净是自己受益,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何乐而不为。

打开“小院家”,首页上可以看到“爱环境”“找活干”“帮我卖”“换积分”等多个功能板块。垃圾治理、事件上报、个人求助、资讯获取……“小院家”以农村院落为单位,搭建起一个真正与村民切身相关的信息平台。

当前,吴滩镇正以数字手段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小院家”正是当地落地的一项数字乡村治理应用。

蔡俊杰打开村服务中心的数字管理平台,村民卫生光荣榜、村民上报的问题、全村垃圾箱情况上报、村民求助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平台,他可以及时掌握村里动态,大大提高处理效率。

吴滩镇镇长宋思林介绍说,“小院家”平台自2024年在郎家村试点以来,已经吸引了该村超过1000名村民用户,线上处理群众事务50余件,为村民搭建起参与乡村事务的便捷公共空间,推动实现“服务不出村、矛盾不出村”。

环境亮了,游客来了,吴滩镇不少人开始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郎家村的“象外婆庄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象外婆庄园位于吴滩镇郎家村十八梯社,距聂荣臻故里景区仅400米之遥。庄园内,二十四节气主题民宿诉说着农耕的故事,书院弥漫着传统文化的墨香,醍醐小馆打造一方心灵休憩之所,自留地餐厅掩映在百花之间,果园内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世外桃源。

象外婆,顾名思义,像外婆家、向往的外婆家。在创始人向启明的计划里,他要营造的就是外婆家的亲切氛围。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品尝儿时记忆中的美食,住乡村民宿,看日升日落,赏田野风光,体验采摘乐趣,还可以购买各种原生态的农特产品。

向启明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正是对外婆、对农村的深情,他决定扎根农村、投资农村。在象外婆庄园里工作的,也都是外婆级的人物,她们帮忙打理农田果园、服务民宿餐饮住宿,她们勤劳淳朴,播撒着外婆般的温暖。

象外婆庄园是家庭与学校亲子教育、传承农耕文化的乐园,也是农民观摩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的示范田园。

向启明学的是农学专业,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农人底色。他还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专业农业技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技能提高促进产出提高。

花椒管护培训、蔬果种植培训……农民田间学校这项工作,他已经坚持了20年,累计培训超过了10万人次。

百姓富了 集体经济壮了

吴滩镇是江津区的农业大镇,农业是吴滩的底色,也是吴滩的底气。

在吴滩镇新灵村,百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连片的蔬菜大棚里,茄子等蔬菜拔苗生长。

这些天气温时升时降,这让新灵村党委书记柳刚坐不住了,他三天两头都到田间地头转悠。大棚里的温度是高是低,是柳刚最关注的事情,因为这些大棚是全村的希望。

新灵村是近几年新成立的村子,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土地一度撂荒。

眼见这种局面,柳刚带领村领导班子和村民开始新的探索。2021年,新灵村成立了农业公司,流转土地、整治撂荒地,开展“水稻-油菜”“水稻-蔬菜”“高粱套大豆-油菜”集中连片轮作种植。

新灵村的农业公司还探索公司化经营,购置拖拉机、无人机等设备,开展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柳刚算了一笔账,土地集中连片种植产出增长了30%,加上农机服务收入,以及村里的经营性水库和自来水厂收入,新灵村2024年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0万元,利润在100万元左右。

柳刚是新灵村党委书记,也是吴滩镇的人大代表。他说自己也在思索,村集体经济如何服务于本村村民。近两年,新灵村利用集体经济收入新建了入户便道、村公路,完善了灌溉管网建设,满足村民生产用水,还实现村民全民实物分红。

“目前实物分红虽然不多,但这是集体经济给每位村民带来的实惠。”谈到下一步计划,柳刚信心满满,他们力争未来三年内,拓宽村公路并装上太阳能路灯,让集体经济的亮光照到每一位村民。

车间忙了 产业旺了

吴滩的乡村美起来了,群众富起来了,这里的车间也多起来了,忙起来了。

在吴滩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各种调料被包装成袋运送下线,工人忙着打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

以花椒为核心,吴滩农业公司衍生出了小面调料、花椒酱、火锅底料等130多个品种的麻辣调料。每年,从吴滩农业公司走向市民餐桌的调料就多达4000吨。

川渝人离不开鲜香麻辣,这种骨子里的饮食习惯,成就了舌尖上的盛宴,更开辟了一条产业大道。在吴滩镇,产业发展的赛道中,有花椒的辛香,也有泡菜的醇厚。

华硒泡菜公司则坚持传统泡菜发酵技法,生产自然发酵的老坛泡菜和跳水泡菜。泡椒、泡姜、泡萝卜、泡酸菜……华硒泡菜的发酵区内,上百个大缸整齐排放,等待时间的酿造。

公司总经理曾元华介绍说,他们主张无添加自然发酵,为的就是保留川渝泡菜那份传统味道。

吴滩镇和美乡村篇章中,离不开车间运转,离不开产业支撑。吴滩镇党委书记张玮介绍说,吴滩的企业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为主,现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年产值在17200万元,是吴滩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吴滩镇的故事,是因地制宜,是环环相扣,是久久为功。从田间到车间,从老手艺到新平台,吴滩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吴滩建设添加注脚,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成色。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