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彭水:龙溪镇小椿芽“长”成大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4-10
字体:

随着春回大地、气温渐暖,龙溪镇漆树村的千亩红椿基地迎来了新一年的丰收。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溪镇漆树村5组的香椿种植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红椿嫩芽迎风舒展,金黄的油菜花浮动其间,一齐装点着靓丽的春色。村民们手持长杆,背着背篓穿梭于椿林间,手指翻飞采摘今春的第一茬红椿芽。空气中弥漫着红椿特有的清香,与泥土的芬芳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农忙画卷。

“今年的头茬香椿芽在市场上十分热销,超市价格最高卖到100多元一斤,仍然供不应求。”基地负责人、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丹强告诉记者,基地选用的红椿为产自武陵山区的特有香椿品种,叶嫣红而肥厚,梗油亮而脆嫩,味芳香而浓郁,食之满口溢香,嚼之味长无渣,且营养极其丰富,堪称香椿中的“佼佼者”。

2013年,彭水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在龙溪镇漆树村4、5组流转了1024亩土地建设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并组建了香椿研发中心(重庆市香椿科技专家大院),配套建设了年产3000吨的森林食品加工厂和营销中心,形成了集香椿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产业兴旺,百姓受益。通过土地流转、基地种植、管护、采摘和加工等环节共带动当地群众193户485人实现了增收。其中,脱贫户22户66人,脱贫户年均收入达3万元。“我长期都在基地里做工,基地管护、椿芽采摘及加工等,也不劳累。”漆树村6组村民黄厚江常年在香椿基地务工,他告诉记者,现在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元钱的收入,每月工资是3000元,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实现增收,他很满意。

红椿嫩芽采摘期短、保鲜难、运输过程中极易腐坏,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破解“椿芽易老”的难题,基地就地建设了冷库及深加工生产车间,并研发了香椿酱菜产品,将“春天的味道”牢牢锁住。

“我们优选红香椿为原料,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联合研发,以独特的生产工艺保留了香椿特有的香味和营养成分,并通过专利配方生产出不同味道的苗乡美食——香椿酱菜。”马丹强说,公司现已研发出“香椿酱菜(香辣型)”“香椿酱菜(清香型)”两个酱菜品种,并在国内各高速服务区、旅游景点、特产店、商超等广泛销售,2024年的总营收达到了2000余万元。

“我们公司持续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合作,新研发出了‘椿菇酱菜、椿笋酱菜’等产品,计划在今年6月底上市。下一步,我们计划研发‘香椿豆豉、香椿渣海椒’及香椿饺子等各种不同味道的馅料,在巩固原有销售渠道的同时,通过抖音商城、直播等形式延伸销售链条。”马丹强表示,香椿深加工这条“绿叶子”产业链正加速延伸。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