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梁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贯彻市委“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四千行动”,坚决守住“三条底线”,扎实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年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铜梁样板。
打造乡村产业新引擎
铜梁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突出强化改革与科技双轮驱动,加快构建“112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创新实施“龙乡田园”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搭平台聚要素,探索土地、房屋等村集体资产评估作价,建立政策性项目和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机制,由村集体、国有公司、社会资本等多元化主体入股共建村集体公司,“整村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和产业项目建设。强管理重经营,依托村集体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公司法人治理,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与产业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产业运营“三同步”,实行“六统一分”经营,形成“大基地、小单元”的经营模式。建机制防风险。实行“基本产量保底+效益分红”两级两次分红,建立资本退出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全、政策性无偿投入代持股权逐年让渡、提前缴纳一年风险保证金、农业保险全覆盖五级“防火墙”制度,保障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不受损害。目前,“龙乡田园”改革推广至13个镇、59个村,2024年59个试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428万元。
纵深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打造“众耕宝”破解“谁来种”。整合资源力量组建区镇村三级为农服务平台,推行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联合“无地租”共耕,创新推出“网约农机”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耕、种、管、收、烘等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打造“集通宝”破解“谁来买”。开发线上“芯农服AI”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交易平台,打造“铜梁莲藕”“铜梁黑鸡”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邮运通”“供销通”城乡物流服务平台,华润、盒马、美菜等年集采农产品1亿元以上,电商日销售5吨以上。打造“合融宝”破解“谁来贷”。设立“农合贷”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引导10余家金融机构为136个村集体授信,探索推广“会员互助金融”“订单贷”,重庆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产业金融贷款10.7亿元,有力推动乌鱼、莲藕、黑鸡、生猪、粮油等产业良性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研发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建西南研发中心、组建中蔬种业重庆公司,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科研转化基地1.3万亩、繁育各类资源5000份,筛选培育适宜西南地区生长的优异品种30个,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龙芯种·渝菜源”。开展示范推广,建设蔬菜全生育周期智能化监测平台,引进精量弥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施品种技术推广10万亩。延伸产业链条,立足蔬菜、生猪、肉鸡“一主两辅”产业优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豆芽生产厂、标准化畜禽集中屠宰园区等,加快打造百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铜梁区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一体抓好产业培育、镇村建设、民生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激发镇村活力。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出台入市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4项,首批入市交易5宗70亩,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产业投资5.7亿元。支持各镇街确立2—3个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集中培育,建设莲藕、蚕桑、蔬菜等首批特色产业小镇10个。培育“美丽乡村+”业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露营民宿等绿色经济,举办“一镇一主题”乡村节会,叫响“周末到铜梁”。
提质镇村建设。通过多元投入实施场镇功能补短板项目126个,全覆盖完善路、水、电、讯、物流“五网”等基础设施,推广水网建设“四统一”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场镇治堵、治脏、治污、治危、治差“五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对农房建设管理实施“三免一奖”,建设巴蜀美丽庭院1.4万户。积极融入重庆诗意田园大美乡村先行区建设,拉开巴渝和美乡村30个示范点、6大核心片、3大示范环线的整体建设构架,巴渝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33%,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完善镇村服务。探索教共体改革,在全区成立9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区35所镇中小学、幼儿园,促进教育资源贯通共享。深化医共体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区聘镇用”“镇聘村用”改革。构建“慈善+救助”服务联合体,在全市率先推出高龄津贴免申即享。
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
健全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入开展党建统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工程,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头雁”引领赋能。推进“头雁领航·强村富民”工程,出台铜梁区农业人才激励措施,实施农村科技领军人才集聚、“带头人”领航、“本土人才”回引、驻村帮扶、高素质农民培育“五项行动”,与西南大学、本土企业等共建专家大院、科技小院22个。
小院治理破题。全覆盖推行农村院落微治理,按照尊重村民习惯、尊重村民意愿原则划分院落,坚持“四同”建小院,“五进”管小院,“智治”活小院,实现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
文明乡风铸魂。开展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深化“家风润万家”主题活动,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土桥镇六赢村“四自”协同机制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深入实施清廉村居建设行动,打造“廉情驿站”“踏水桥院子”等清廉治理品牌,“清廉村居”经验做法在全市清廉重庆建设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建成铜梁火龙文化展馆、安居古城民俗文化馆、农耕博物馆等11个公共文化展馆,修缮恢复少云故居、少云村入选全国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陈刚)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