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大足:“企业+”“林木+”“林场+” 探索多式联营以产业化带动林农增收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5-15
字体: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5月14日,记者从重庆市林业局获悉,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大足区聚焦“单家独户怎么办”问题,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林农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扶持和培育一批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企业+”“林场+”等组织模式和“林木+”经营模式,既发挥了森林集约化、科学化、品牌化经营效益,又有效促进林农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多式联营新路径。

探索“企业+” 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为推进林改顺利推进,我们利用雷竹、荷莲等主导产业,通过财政扶持,一批林业重点企业迅速崛起,先后培育市级、区级林业重点企业6家,其中‘新三板’上市1家。”大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足区还调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形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引导林农以资金入股、订单农业、务工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下经济,形成利益共享的多赢格局。此外,大足还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利润共享。

截至目前,大足累计各类林业经营主体数量达450多家,其中林业企业260多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20家、森林人家及家庭林场56家。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集体林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化新型林业经营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实施“林木+” 加快发展立体精致经营

为盘活森林资源,大足还探索实施“林木+”,加快发展立体精致经营。大足先后实施“三河”“五山”“六湖”“两干道”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和龙水湖、棠香人家森林彩化等重大项目,大力营造珍贵用材树种、复层异龄林,优化林分结构。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2万亩,在巴岳山等重点林区套种木荷、枫香、香樟、楠木等珍贵树种,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

大足还发展林下产业,打造“立体经济”。大足区制定出台了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经济,培育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300多个,打造“玉龙山赤松茸”“楠密”等林下产品品牌8个。三是促进林旅融合,打造“立体业态”。

在统筹利用区域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方面,大足围绕生态体验、研学康养等,因地制宜,采用“林业生态+文旅”融合模式,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先后打造出龙水湖湿地公园、“十里荷塘”、“巴蜀雅楠”野生楠木林、棠香人家等林旅融合典范,提升文旅生态研学、康养、农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截至2024年底,大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7.9亿元,林业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年林业产业综合产值同比增长8%,林业产业增加值增长10.6%。

深化“林场+” 鼓励发展主体复合经营

深化“国有林场+村集体+林农”模式,是大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大足积极开展国有林场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营收入分配激励试点,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组织林场、村集体、林农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包装策划国有林场场外联合经营项目2个,引导多元主体合作经营。

大足还鼓励国有林场、村集体、林农与大足林开公司等开展主体复合经营,将林农手中分散的林地集中起来,通过承包经营宜林荒山、采伐迹地和疏林地,开展营造林及绿化苗木培育、森林资源培育以及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真正实现“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此外,大足还鼓励镇村集体林场加强联动,采取外包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对未分山到户仍有村集体经营的林地利用“分股分利不分山”模式,将村集体所有的林场委托给企业经营,让林农定期从中获取收益。

数据显示,2024年,大足区村(社区)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共吸纳3万余人就近务工就业,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80元。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