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涪陵:李渡街道特色产业激活和美乡村新动能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5-20
字体:

产业振兴是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必答题,近年来,涪陵区李渡街道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5+X”特色产业,奋力绘就富民强街“兴”画卷。

创新“三变”模式 焕发产业发展新生机

“咱们社区的葡萄园马上就要成熟销售了,我们家的闲置土地入了股,咱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底气更足了。”5月6日,李渡街道石龙社区葡萄小镇修剪藤蔓的陶大姐满脸喜悦地说道,“将闲置土地入股,不仅能在盈利后获得分红,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石龙社区晞昱葡萄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来,虽种植有巨峰、阳光玫瑰等20余亩葡萄,但因种植规模小、基础设施差、资金短缺等问题,一直未见成效。

为推动乡村振兴、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在街道指导下,石龙社区探索出“三变”新路径——“果园变公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修建健身步道,为葡萄采摘增添趣味,吸引更多游客;“农民变股民”,推行“党组织+合作社”模式,村集体参股合作社,鼓励居民以闲置土地、资金、技术入股,既解决资金难题,又调动群众积极性;“农房变客房”,在周边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打造葡萄采摘一日游项目。

如今,石龙社区整合70余万元资金,建成30亩大棚,葡萄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采摘季时,每天能吸纳周边村社居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000-5000元。“葡萄小镇”的发展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农户的就业渠道。

石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邹强表示:“现在,社区、农民、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我们干劲十足!作为街道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兴旺的试点,我们正全力发展,争创和美乡村模范。”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

李渡街道以“诗和远方”推动乡村振兴走向新台阶,街道充分利用涪陵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地标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投入80余万元新建林下“星空小镇”特色民宿,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前些年,龙塘村的刘先生一直在外地打拼,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还算过得去。可每次和家人视频,看着父母日渐增多的白发,他心里总不是滋味。去年听说家乡要打造龙塘星空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刘先生心动了。

“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人,还能为家乡出份力,一举多得!”说干就干,他关掉外地的餐馆,带着这些年攒下的经验和积蓄回到村里,把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在“星空小镇”做起了餐饮。如今,他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更成了村里发展的“生力军”。

街道投入500余万元发展特色产业,以石龙葡萄小镇、龙塘星空小镇、山仑油茶小镇、垭口蘑菇小镇、新龙蟠桃小镇五大特色产业为引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带动辖区其余村社发展特色农业,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发展“5+X”特色产业,带动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15万元。

目前,龙塘星空小镇已建成投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石龙葡萄小镇完成春管春护,依托多种经营增收约5万元;新龙蟠桃小镇完成150亩苗木更换补植;山仑油茶小镇建设投资约900万元,正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打造中高端休闲体验中心……“5+X”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形成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

聚焦全面振兴 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成为推动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核心引擎。

依托产业发展释放的强劲动能,街道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3余公里,入户道路硬化率达90%。安装波形护栏约3000米,确保建成、养护一体化。实施老旧房屋风貌改造,实施集镇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新修污水管网5638米、雨水管网1671米,极大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场镇“好面貌”。新建四分类垃圾分类亭20处,更新生活垃圾收集点宣传牌50处,打造垃圾分类样板。

产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更成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各村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惠民电影放映”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厚植文明乡风。

下一步,街道将以“5+X”特色产业发展为支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秀美李渡。(游寅)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