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丰都:一泓溶洞水的“变形记”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21
字体:

7月18日,丰都县包鸾镇,山泉水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预计10月投产;千亩稻田里,秧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连片鱼塘中,鱼儿自在游弋,“游出”千万产值。

“这些产业虽各有千秋,但他们发展的源动力却完全相同。”包鸾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湛敏说,镇内有老龙洞、飞仙洞、浑洞等多处天然溶洞,溶洞水是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经检测,溶洞水的锶含量为2.8mg/L左右,对人体有益。借助富锶水源,富锶鱼、飞鸾富锶米、飞鸾富锶豆等品牌产品相继推出,今年,山泉水项目落地,溶洞水的附加值再次攀升,也为全镇发展带来新机遇。

目前,包鸾镇还与西南大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挖掘更多吸收锶元素能力较强的农产品,为富锶水源解锁更多发展可能。

一条富锶鱼“游出”千万产值

连日来,包鸾镇的气温始终保持在40℃左右,地面热浪蒸腾,但养鱼户代卫东却丝毫不慌,他的鱼塘水温始终保持在16℃左右。其中的秘密就藏在距离鱼塘几百米外的天然溶洞中。

代卫东养殖的是西伯利亚杂交鲟,属于中高档鱼类,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要求。“溶洞水温夏季仅14℃左右,冬季也有17℃左右,我们通过管道连接溶洞与鱼塘,24小时向鱼塘输水,水温较为稳定,适合鲟鱼生长。”代卫东说,水的锶含量较高,也使得鱼肉也含有微量锶元素。

起初,代卫东主要在丰都社坛镇养殖草鱼、鲤鱼、鲫鱼等常见鱼种,虽然产量大、要求低,但市场竞争激烈,产值一直上不去。

后来,代卫东听说鲟鱼的附加值高,但作为冷水鱼,对水温、水质等的要求也很高。“我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合适的养殖地,偶然得知包鸾有富锶水,现场调查后发现水质非常好。”代卫东说,他随即在镇内流转了8亩地搞起了鲟鱼养殖。

“镇上还有不少村民也在养鱼,有问题大家还可以一起探讨,例如如何配饲料、鱼苗入塘数量等,少踩了很多坑。”代卫东说,目前鱼场能年产20万斤鲟鱼,产值达200万元,效益不错,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忙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月就能收入三四千元。

“随着养鱼的人越来越多,结合鱼肉中含有锶元素这一优势,我们专门打造了富锶鱼这一品牌来提升知名度。”包鸾镇副镇长刘映霞说,目前包鸾还在着力打造市级旅游度假区,留住游客,不仅要“好玩儿”,更要“好吃”。为此包鸾专门组织镇内的餐饮厨师外出学习新菜式,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打磨,成功研发出包鸾鲟龙十三花,包括芥末龙衣、红烧龙尾、椒盐龙骨、鲟龙刺身等13道菜式,广受欢迎。

“我们还联合养殖大户举办钓鱼比赛、稻田摸鱼等亲子游活动,提高鱼的销量。”湛敏说,目前全镇渔业年产量达875吨,产值超3000万元。

富锶农特产品供不应求

7月13日,随着最后一批秧苗全部插完,强村公司重庆锶乡包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武长舒一口气,“今年高温天气来得早,我们紧赶慢赶才完成插秧,目前长势不错。”

“之前相关部门对镇内的稻米进行了检测,其中含有微量锶元素,口感很好,镇内许多村民都在种,不免为一个商机。”吴文武说,随着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完成,许多田地都实现了连片且交通便捷,去年,他们流转了90亩地集中种植稻谷,产了9万多斤大米,一上市就被全部抢购。

“我们原本计划把大米拿到镇外去买,提高名气,没想到镇内的居民就全部‘消化’了。”吴文武说,接下来他们准备流转更多土地种植稻谷,提高产量。

目前,除了山上的田地,包鸾镇场镇周围各个村实现连片的田地有5000亩左右。“为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统一了秧苗品种、统一育苗,还修复了渠道,保障水稻的生长。”湛敏说,每到收获的季节,包鸾还会为种植大户提供资金补贴,助力租赁设备进行机械化收割,相比以往纯人工劳作,至少节约两三万元的成本,实现了连片高效发展。

包鸾镇还投资230万元建设水稻烘干房,预计今年能投产。“届时我们不仅自己生产原材料,还能加工,再通过飞鸾富锶米这一品牌赋能,包鸾大米必将能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湛敏说,粗略统计,目前5000亩连片稻田年产值超700万元。

此外,包鸾富锶豆的年产量也有128吨,产值超70万元,供不应求。接下来,包鸾镇还将与西南大学共同挖掘更多吸收锶元素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速富锶水源“变形”。

“一瓶山泉水”年销售额预计达6亿元

今年5月,包鸾镇富锶水源又引来发展增量——丰都县包鸾山泉水建设项目(一期)(以下简称山泉水项目)落地。

“早在2023年,我们就开始对包鸾镇各个天然溶洞的水进行检测,经过两年分时段检测,锶含量在2.8mg/L左右,很适合发展山泉水产业。”丰都文旅集团山泉水分公司经理黎峻豪说,对飞仙洞、浑洞、老龙洞三个主要溶洞的调查发现,老龙洞海拔较低,年出水量大约在160万吨水,在保证山泉水生产的同时,也不影响周边居民、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周围还有连片的工业用地,是建厂的最优选择。

据介绍,山泉水项目占地约25亩,自5月以来,近百名工人加班加点施工,目前已经完成地基基础建设,即将进行主体建设,预计10月投产,年产5万吨水,销售额预计达6亿元。

“此次投产的规模并不大,处于试水阶段,未来首批产品上市后,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种类,并初步开辟出稳定的市场。”黎峻豪说,为确保水源供应,还专门在溶洞附近建立了储水罐,如果所有工作进展顺利,山泉水项目二期也将立即动工,年产量5万吨。

此外,结合包鸾镇文旅发展需求,山泉水项目还将打造研学点位,让更多人了解包鸾富锶水,为这一泓溶洞水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记者 周传勇 实习生 王子蒿)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